柒陆作文网:专注于分享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作文、作文素材、美文句子等内容!

文章

关于写:古典诗词梦550字_初中生议论文

日期:09-10 作者:网友整理    人气:2753我来评论

导读:  古典诗词,化作一只彩蝶,在我身边飞舞;古典诗词,变成一朵小花,在我桌前飘香;古典诗词,更如一帘幽梦,让我沉醉其中……  古典诗词,如幽梦,夹杂着浓郁的花香,向我袭来。这里有“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牡丹,这里有“莫怨东风当自嗟.....

关于写:古典诗词梦550字_初中生议论文

  古典诗词,化作一只彩蝶,在我身边飞舞;古典诗词,变成一朵小花,在我桌前飘香;古典诗词,更如一帘幽梦,让我沉醉其中……

  古典诗词,如幽梦,夹杂着浓郁的花香,向我袭来。这里有“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牡丹,这里有“莫怨东风当自嗟”的芙蓉,这里有“丝垂翠缕,葩吐丹砂”的海棠,这里有“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梅花……白花的娇媚,在古典诗词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花谢花非花满天”花雨纷飞,馨香的空气中夹着黛玉的丝丝哀伤;“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花无语,陪着人一起伤感;“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落红一地,与凭窗眺望的人一样凄苦……在古典诗词中,我感受到了花的美丽,花的高贵,花的凄婉……

  古典诗词如幽梦,携着皎皎月辉,向我走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的月是豁达的,他知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用开阔的胸襟,容纳了他的月亮,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若说苏轼的月亮是一轮圆圆的满月,大气,那么柳永的月亮就是一弯细细的娥眉月,娇美。在“暮蔼沉沉”时,词人朦胧的身影出现在江边,他“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然后,词人发出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感慨。一弯残缺的细月静悬空中,散出了孤独凄冷的光。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高中语文的五本必修教材以及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赏析》中,收录了大量经典的诗词散文,从先秦到现代,数千年间,古典诗歌的洪流奔腾汹涌,气势如虹。不管是晦冥风雨,还是丽日晴天,都丝毫不掩其熠熠光华。它不仅是一切文学要素的结晶和浓缩,更蕴含着无数深刻的道理。它的思想积淀、文化积淀、艺术积淀随着历史发展的长河大浪淘沙,融入了民族的骨和血,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民族的灿烂文明之瑰宝。正因如此,我们在教这些经典诗歌的时候也更注重经典的传承和情操的陶冶。

  一、作业内容

  1.请将课文《归去来兮辞》改写成散文,要求言辞优美,可改变叙述角度但不能脱离原文内容。

  2.有人说杨贵妃红颜祸水,唐明皇迷色误国,有此下场,实属活该;也有人说李杨二人惊世爱恋不易,造化弄人可怜。再读《长恨歌》,你是怎么看待“李杨二人间的爱情”的?试下笔成文。

  二、作业设计意图

  1.《归去来兮辞》这篇读完让人唇齿留香的经典文章到了学生手里,学起来并不那么轻松。因为古典诗歌灵动优美,但不是学生常用的语言形式。精炼传神的诗歌语言既是诗歌的魅力所在,也是学生对诗歌欣赏望而却步的原因。很多同学不喜欢学诗,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读不懂诗。如何让学生不仅能读懂,还能欣赏,这是很多老师头疼的一个问题。所以我尝试着让学生主动走入古典诗歌,用自己的语言诠释诗歌这种形式,让学生充当诗歌里的主人公,融入诗境,品味诗情,由此就有了作业1的设计。

  2. 在学习古典诗歌时,能在语言、意象、事件、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自然是再好不过。但古人毕竟是古人,他们的经历遭遇、情感价值观与我们还有一定的不同。如何拉近古人和我们的距离,让古人的情感价值观浸润现代精神而焕发出新的活力,提高学生亲近古人古诗的兴趣,这也是从教者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由此,我尝试让学生在欣赏解读古诗歌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融合自己的思考来解读经典原文,由此就有了作业2的设计。

  三、作业反馈

  作业1布置下去后,学生反映十分热烈,涌现了不少佳作。一位同学是这样描绘陶公归隐生活的“夜如水/残月如星/风如梦/抚松引情/花影入帘栊/笑看色空/闲关入山中/淡看情浓/春愁不上眉/举经说颂”多么优美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还有同学突发奇想,化身为“松菊”,用“我”的口吻生动细腻地刻画了陶渊明归隐前内心的矛盾纠结。特别是有一位同学杜撰了陶渊明妻子的形象,借此表达家人对其归隐的期盼。如此很多,不一而足。我在惊喜学生的想象力以及优美文辞之余,不禁感叹:认真改写了课文的同学对这篇课文应该是不背而成诵了吧。

  作业2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就引起了学生热烈的讨论,让千年后的无名小辈来评论这段旷世之恋,学生兴奋不已,全然不觉往日写作文的无奈与痛苦。从交上来的一篇篇习作中,笔者再次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学生。有理智的如吴月红《你美丽但不够完美》:拿杨贵妃和武则天对比,指出杨贵妃只知儿女情长没有尽到一名“皇妃”的责任。有犀利的如彭帆:一个君王有权利追求自己的爱情,但不够聪明,迷失了君王的责任,以致于赔上了爱情;一个女子只知道要求他多陪自己,荒废了事业陪来了“三尺白绫”。还有浪漫的如肖:人生若只如初见,不如不遇倾城色……鲜活的文字,独到的视角让笔者不得不对孩子们心生佩服,也暗自庆幸没有用“标准”的历史评价扼杀他们的个性。

  (详细作业案例见附件)

  四、教师反思

  这两次的作业设计其实还是属于学生随笔式的延伸作业,把它归结为小作文也不为过。但是这样的作业全然让学生不觉得痛苦,原因就在于作业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反而鼓励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这就让标榜个性的90后的孩子觉得受到尊重和认可,自然也就积极主动地去做这么件事了。其实老师应该要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是独立的思维主体,只有给予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回报你的就是大大的惊喜。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古典诗词是故人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吟诵着古典诗词,我了解了古人的人生追求,悟出了我们的人生哲理,愿这些古典诗词化作一盏明灯永远照亮我前行的路!

  古典诗词的哲理

  唐诗是甘美的清泉,宋词是飘香的落花,轻轻掬一捧清泉,拾几瓣落花,沏一杯香茗,于是芳香四溢... ....

  喜欢吟诵着那“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去感受独特的僻静;喜欢吟诵着那“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去领会拿开怀的舒畅;喜欢吟诵着那“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去领悟那别样的闲情... ...徜徉在古典诗词的海洋中,我悟出了人生的哲理。

  “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是你,陶渊明在羊肠小道上扛着锄头,哼着小曲,边走边欣赏着田园的风景。我知道,这样的田园生活是你心中的天堂,你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同官场同流合污,毅然选择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虽然没有了锦衣玉食,但你却有牛羊为伴;虽然摒弃了贵府华宅,但你却有农家小舍的恬静与清新。吟诵着你的诗词,我悟出了做人需要清高。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你李白。一壶酒,一把剑,一路征舞,一路豪饮,舞出一颗大唐的剑胆才情,饮出一位震惊诗坛的谪仙!醉卧长安,天子难寻,这是你的洒脱!“天子门前尚容走狗,华阴县内不得骑驴”这是你的不羁!一曲《吓蛮书》吓走南蛮十几万精兵,这是你的气魄!你一生不为名利,纵情于山水间,成就了做人必要洒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你文天祥,指挥台上沉着镇静,从容调动十几万精兵,沙场上你奋勇杀敌,展现一刻忠心赤胆,虽然兵败,可你宁死不屈,为了国家你宁愿抛头颅洒热血,永载史册,因而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慨叹,你用行动诠释了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却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吟诵着你哪的诗词,我悟出了做人定要爱国!

  这些古典诗词是故人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吟诵着古典诗词,我了解了古人的人生追求,悟出了我们的人生哲理,愿这些古典诗词化作一盏明灯永远照亮我前行的路!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大家读了有何感想?来看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古典诗词读后感范文,希望你有所收获。

古典诗词读后感范文篇一:出塞读后感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古典诗词读后感范文篇二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古典诗词读后感范文篇三:长征读后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则愈县红军之不怕。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足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度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 。“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突现。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吕俊俊

  鸟在飞,云在走,天地自悠悠;风在吹,人在走,彼岸响风铃。有一种美丽叫美不胜收,有一种感觉叫妙不可言,有一种幸福叫有你相伴。古典诗词,我对你爱不完!

  吟诵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看到了你的乐观与自信,你,从远古走来,带着满身才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你,贵为御用文人,集万千皇宠于一身:力士脱靴,贵妃磨墨,皇帝调羹。但朝廷上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使你心惊;小人的谄媚诬陷,趋炎附势使你恶心。于是乎你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呐喊,你“仰天大笑出门去”,你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你开始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诗意生活。李太白,你从御用文人到一代诗仙,完成了华丽的转变。

  吟诵着“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我看到了你身上背负着的家国仇恨。你本可以像其他小孩一样无所顾忌地快乐玩耍,拥有一个梦幻般的童年。但怎奈你生在帝王之家,这注定了你没有朋友;你书画诗词造诣颇深,舞文弄墨是你的长项,但怎奈你身处帝王之位,不得不去处理那些国家政务,让社稷稳定,让百姓安康。可终究你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你败了,你成为了亡国之主,寄人篱下,心虽有心不甘,却又无可奈何。“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是你对故国的留恋;“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是你登楼遥望故国所见的凄凉之景;“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是你对故国的哀悼;“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你对亡国的哀怨和愁苦。李后主,亡国的耻辱并不能掩盖你耀眼的文采。你永远是诗坛上的一颗明珠,熠熠生辉!

  吟诵着“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我看到了你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你以英雄自许,视抗金复国为已任。你渴望“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但你错了,你没想到南宋王朝文恬武嬉,苟且偷安,你“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你胸怀壮志,身负奇才,却报国无门,壮志难伸。但那又怎样即使屡受挫折,你仍然矢志不渝,坚持抗金,收复失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澜珊处,”你以“那人”的品格自喻,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稼轩居士,你永远是我心中的抗金大英雄!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读书好时节。吟诵着古典诗词,我仿佛穿越到了诗人生活的年代,和他们共同见证了历史的兴衰。古典诗词,我对你爱不完!

  附:

  姓名:吕俊俊

  班级:高三11班

  学校:河南省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

  指导教师:安健

  邮箱: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初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赏析方法,在现阶段还处在泛读,背诵阶段。而如何深读,精读,大家可能普遍感到有一定难度,笔者就此作出一些探讨。 

  一、调整语序法 

  “诗词”是精炼的语言沉淀,是叙事,写景,抒情的高度浓缩,因此,古典诗词的字面形式往往是“跳跃式”的。同时,也因为古典诗词中押韵、平仄、对偶格律等的要求,所以,按字面语序理解,可能有难度。于是就应考虑是否调整一下语序,看看是否可行。现举例说明: 

  例(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诗句按现代的语序习惯调整后应是“天上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因此,联系诗句可知诗意是:天空中只有稀疏的几颗星星,“我”在前行的山路上,感受到了零星的小雨。这显然是一幅夜晚旅人图。 

  例(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 

  调整语序应是“日暮何处是乡关,江上烟波使人愁”。意思是“傍晚了,我的故乡在哪里?回头见江面烟霭弥漫,更使我愁绪涌上心头”。这里低沉的绵绵愁思跃然纸上,更增添了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诗歌都要调整语序,如果语言风格与现代汉语语言习惯类似,就不需要作调整了。反之,尝试作一些局部调整,重新组合,其诗意就能更理想地彰显出来。 

  二、活用词类法 

  探讨活用词类法就是探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在古典诗词中的词性变化情况,以便能透彻地理解诗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新意。 

  例(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诗句连用了6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铺叙了萧瑟的景物特征。如果不从词性变化的角度来认识,就不太容易解释。而活用这一系列名词或名词短语后,意思就鲜明了。在冷飕飕的西风的劲吹下(名词作状语),在古道上(名词作状语)我骑着一匹瘦马慢慢前行(名词作动词)。那窄小的木桥旁(名词作状语),溪水缓缓流动(名词转动词),旁边坐落着几间稀疏的房屋(名词转动词)。诗中用了一系列的特写镜头,写了人(一个天涯游子),事(行进在回乡路上),景(凄凉,冷落,萧瑟),使人产生了无尽的遐思…… 

  例(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诗句中“酣”是形容词,有“畅饮痛快”之意,在诗中活用作动词,是“痛快地饮酒”之意。这个“酣”字,精炼地刻画了“侠客”“诗仙”李白的形象,使人如见其人,如观其“饮”。 

  由此可知,了解古典诗词中某些词的词性变化,能够整体感知诗词的意义,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既疏通了诗文意思,又了解了诗词中精炼的字词意义,更有助于提升对主题的认识。 

  三、寻觅“诗眼”法 

  “诗眼”是诗词中最能提携全篇,提升形象,提炼主题,表现诗人感情的“字眼”。实际上,寻找“诗眼”对初中生而言难度颇大,但如果在疏通了全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文的写作背景,体会出诗人的情感积蓄或爆发后,也许这个“诗眼”就会自然显现于读者面前。这个“字”或“词”就成为了领起诗作结构,表现感情线索的“诗眼”了。 

  例(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其诗作背景:作者贬官,于谪居途中所作。因此心境压抑是全诗的感情基调。作者既想忠君报国而义无反顾(欲为圣明初弊事,肯将……),也对前途渺茫叹感生死未卜,思想极为复杂(云横秦岭家何在……),所有的念头均因“贬”而发。因此诗中“贬”字很明显地作为“诗眼”来张目,起到引起全诗的作用。 

  例(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 

  疏通诗意后知道,作者描写了农家生活:有田园劳动情景,有农业收成的叙述,也有劳动强度的介绍。但这些情况,诗人都不感到可“惜”,只希望不违背自己辞官归隐的初衷,从另一方面说,诗人对此生活尤为珍“惜”,有觉得来之不易的意思。所以,这个“惜”理应是全篇的“诗眼”。 

  当然,对古典诗词的赏析,不局限于上述三个方面。作者无意误导读者机械地仿效学习,只希望提供一些旨要,或许能给予一些启示。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一)“只留清气满乾坤”――高风亮节的梅花形象

  王安石《梅花》诗中“凌寒独自开”一句,表现了梅花的不畏严寒。王冕《墨梅》诗“不用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赞美了梅花的秀雅气质。另外,南宋陈亮的“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葬”,赞扬了梅花坚强不屈的精神;元代杨维祯的“万花敢向雪中开,一树独先天下春”,歌颂了梅花凛然特立的气节;清代宋匡业的“独立风前唯素笑,能超世外自归真”,表现了梅花超凡脱俗的神韵。

  (二)“零落成泥碾作尘”――不遇于时的梅花形象

  刘克庄的《落梅》诗云:“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诗中表面上是在赞美梅花,实际上是对自己生不逢时的叹惋,以及对那些屡遭贬谪却坚贞不改的“迁客”“骚人”的由衷赞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力主抗金,却屡遭打击,最后被排挤出朝。“零落成泥碾作尘”,是他不遇于时的最后结局。

  (三)“一树梅花一放翁”――人梅合一的梅花形象

  陆游《卜算子・咏梅》,词题虽为“咏梅”,但词人着力表现的不是眼中之梅而是心中之梅,梅花形象是词人自我的一种折射。词中,词人和梅花已经合二为一了。林和靖《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语意双关,它不仅是梅花幽姿绝尘的写照,也是诗人神韵仙骨的化身。

  总之,古典诗词中的梅花,可以说:是身陷逆境却勇往直前为理想而拼搏的勇者,是趋绝于世清高隐逸不随波逐流的孤高智者,是亘古至今创作主体心灵世界的客观对应物。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关于写:古典诗词梦550字_初中生议论文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推荐

    无相关信息

用户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关于柒陆作文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9-2029 www.7l6.cn 【关于柒陆作文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8888888号

声明: 柒陆作文网 所有作文和句子来自互联网 ,和网友个人上传,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柒陆作文网

展开

关于写:古典诗词梦550字_初中生议论文

作者:网友整理 人气:

导读:  古典诗词,化作一只彩蝶,在我身边飞舞;古典诗词,变成一朵小花,在我桌前飘香;古典诗词,更如一帘幽梦,让我沉醉其中……  古典诗词,如幽梦,夹杂着浓郁的花香,向我袭来。这里有“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牡丹,这里有“莫怨东风当自嗟

上一篇:关于写:母爱400字_初中生议论文

下一篇:关于写:理想300字_初中生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