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陆作文网:专注于分享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作文、作文素材、美文句子等内容!

文章

高三话题作文:外婆的那些事儿1500字_高三写人作文精选作文合集

日期:08-30 作者:网友整理    人气:2009我来评论

导读:  耳畔总会有长辈们的声音:“那时候我们的条件哪有你们这么好……”这时的我们总会迫不及待的打断他们的话头,说:“今时不同往昔,对待事物的态度自然会不同。”然后换来他们的摇头叹息或无奈的笑容。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听.....

高三话题作文:外婆的那些事儿1500字_高三写人作文精选作文合集

  耳畔总会有长辈们的声音:“那时候我们的条件哪有你们这么好……”这时的我们总会迫不及待的打断他们的话头,说:“今时不同往昔,对待事物的态度自然会不同。”然后换来他们的摇头叹息或无奈的笑容。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听听他们的故事。

  她,那时还不是一头短发,她扎着两个麻花辫,穿着不合身且洗的发白的衣服。她拉扯着两个孩子,还要侍奉公婆。因为没读过几天书,识字不多,公婆都不待见她,在家里自然也没什么发言权。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当要家长签字时,她总是戴着老花镜,用握毛笔的方法握着中性笔笨拙的在我的作业本上写下她歪歪扭扭的名字。那时的我总是担心老师会把这当成是我代签的。

  那时她每天早出晚归,但家里依旧没什么吃的。一般情况下,有土豆或红薯吃,就算得上大餐了,有时候没东西吃,他们还吃过观音土。那时候搞“大跃进”,虽然家中有几亩田,但收成几乎全部上交给了集体。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说过毛爷爷的坏话,对那时的人们而言,毛爷爷是不会犯错的神。对于我而言,那个时代的代名词是“贫穷”和“盲目崇拜”。现在我的家中还有一个瓷杯,上面写着毛主席语录:“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那是留存在我家中的为数不多的那个时代的记忆残影。

  每当开学的时候,她总会走门串户,借钱为孩子筹学费,但各家的家境也都差不多,到最后往往是两手空空的回来,等到第二天,她只能硬着头皮提着辛辛苦苦攒下来的50个鸡蛋去学校求老师。回到家中等待的则是丈夫一顿臭骂:“你把鸡蛋送给老师了,那我吃什么!”她的丈夫是公务员,手里捧着的是铁饭碗,按理说生活应该还不错,但他的工资全花销在了在别人家,花在了撑起的门面上了。当家里揭不开锅了,而他每天还可以吃到一个鸡蛋。对于这些,她敢怒而不敢言,只能把这一切吞到肚子里。这一刻,我感受到了残存的封建礼教的吃人嘴脸。

  过年时杀年猪,她们只能留一半,另一半要上交给集体。即使这样她也很开心了。她没有新衣服穿,但总会把捡旧来的衣服当新衣服一样穿在身上。那时她穿的鞋子是手编的草鞋,没有袜子穿,冬天的时候脚总是冻得通红通红的。现在穿着皮鞋的她有时也会怀恋草鞋的舒适感,由物及彼,更深的是那段穿着草鞋的时光。或许,这就是恋旧吧!

  听了外婆的故事,原本空洞的历史仿佛变得鲜活,变得有血有肉了,而我也借助外婆的视角,将那段历史看的更加全面了些。是时空的局限,人的认识的局限,导致了那段历史的中国偏离了正确方向。所以,于今日正确方向上航行的新中国,听了长辈故事的我们应忆苦思甜,珍惜眼前,活在当下。

  高三:姚瑶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分两个部分来写,第一个部分写的是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个政治家的故事,第二个部分是援助朝鲜,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向各位推荐的关于明朝那些事儿的读书笔记,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关于明朝那些事儿的读书笔记篇一

  前几天,我终于把《明朝那些事儿》第五部看完了。嘻嘻,趁热打铁。这不,我的读后感开始了。

  在这部书中,我最记忆犹新的是写抗日援朝的这些章节。

  在我看来,日本人太不自量力了,他们把全日本的兵拉去跟明朝打。到最后,国内没人来,竟然把朝鲜人抓到日本种地。而明朝呢?打了七年,才用了四万左右的兵力,到了最后,才增兵八万,打了两个月,收场,各回个家。从中我终于领略到,那时明朝是多么的强大。

  在平壤血战的时候,平壤日本军的头头小西行长用火枪对付明朝将领李如松的部队。我想,坏了,要败了。可往后一看,呵呵,我全身冒冷汗。原来,为什么小西行长没见过明军用火抢,那是因为明军已有了五雷神机、佛朗机……落后的火枪早已被淘汰了。

  五雷神机有五个枪管,可以旋转,可以轮流发射。总而言之,这玩艺儿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左轮手枪,还可以连发。

  书上还说,明军的武器种类有二十余种,打起了哗哗地。妈呀,谁说国产货不好,二十余种火器足以让日本军吃顿火器大餐了。不过日本人还有一点好,“一根筋”,“二杆子”,最适合称呼他们了。不管剩下多少人,还拼了命的打。

  但在这本书里,我最敬佩的人不是大胜日本人的李如松;不是朝鲜名将李臣舜。而是明朝一等一的大清官——海瑞。他第二天,为上京当官到时候,京城老百姓集体放假,就为了一睹海瑞先生的风采。就像今天的天皇巨星。不仅如此,海瑞还受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荣誉—加入了门神队伍。各位,贴在门口的门神像,我想大家估计都看过,长得很有特点,还很能打。据我所知,上千年的门神也就是关公、秦叔宝等一波人,海瑞加入这一队伍后,至今就没人加入了。海瑞先生死之前的遗言是:请老仆把兵部多给的六钱银子给兵部。看这一篇,我愣了很久才反应过来。海瑞死后,全南京都的老百姓给他守孝。出殡时,送葬的人排了上十里。我想,看到了吗?这就是清官,一位名副其实的清官。

  皇上怎么说不重要,内阁大臣怎么说也不重要。只有老百姓才能最公证的评价一个人。希望大家记住这位明朝三百年少有的大清官。不,应该记住中华几千年少有的大清官。

关于明朝那些事儿的读书笔记篇二

  记得在五年级的时候,我看到班上同学那几天都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我留意了一下!原来他看着的是一个名叫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当时我认为是一部历史书,一定很难懂。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市图书馆也有这套书,借来看看的。啊!受益匪浅!

  《明朝那些事儿》以通俗的方式,很幽默的讲述了600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元末农民起义,并将讲述至明末的几百年历史。特别是第五本之《帝国飘摇》,主要讲的严世蕃入狱,严嵩倒台,一直到明朝将领领导沿海人民一起抗击逶寇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尽管是明朝从富强走向衰退的过程,但她也是奸臣倒台,人民生活重新安定的一个阶段。特别是打击日本鬼子侵略的事情,联想到中国的抗日战争的历史,真的解气!

  一直之前我听说的都是中国的八年抗日战争,原来我们的邻居国小日本一直在欺负我们中国,杀戮抢劫我们的人民。书中有一句话叫“不打不服”,对日本人的强掳,只有硬起来反抗,把他们打回老家去,一直打到他们服气,从戚继光到李舜臣等将领,打得日本人气焰消灭,狼狈而逃!痛快!我看得很是感动,为我们中国的前辈们的英雄气概!

  同时《明朝那些事儿》之《帝国飘摇》,语言很幽默诙谐,通俗易懂,很多事情打个比方过了我也很明白了!原来历史上是这样争争吵吵的!老百姓很辛苦,整天为生计烦恼!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值得去珍惜!原来我们是这样的幸福安定!

  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去看看。我真的很喜欢这套书,更喜欢这第五部的历史!

关于明朝那些事儿的读书笔记篇三

  这本书分两个部分来写,第一个部分写的是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个政治家的故事,第二个部分是援助朝鲜,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在这其中,最让我深有感触的不是什么大的事件,而是发生在抗日援朝这件事当中的一件小事。当时,明朝大将李如松用计,想请日本人谈判,然后使诈,攻克城池。当日本人的使者来到大营内时,李如松的部下李宁,见到日本人,就拿起刀来,砍死了日本使者,差点导致整个计划的失败。

  李宁去砍日本人的缘由是什么?归根结底,还是李宁太冲动了。由此可以知道冲动是一个极为不好的性格,冲动时,就一切都不会顾虑,也不会考虑后果,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冲动。

  记得有一天,我在看新闻时,看到了一则消息。有一个年轻人,因为他的父亲对待他很不好,所以就在一时冲动之下,把自己的父亲给杀了,最后被法院判处了20xx年的有期徒刑。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就是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而把自己送进了班房,毁了自己的前途。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冲动可以带来极大的伤害,我们一定要克制冲动。

  切记,冲动是魔鬼!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暑假的时候,我读了《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让我对朱元璋的理解加深了许多。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生于一三二八年,这一年正是元朝统治时期。蒙古人当朝,十分残暴。朱元璋一家是汉人农民,常常因为税收过高,连饭也吃不饱。朱元璋那时的心愿就只是拥有一个完整的家,能填饱肚子,仅此而已。十七岁时,家人相继因饿死离世,带给朱元璋的只有悲痛,心中复仇的火焰也已开始燃烧。

  为了解决温饱,朱元璋只有去当和尚要饭。做了一年的和尚,他觉得一直做和尚也不能活下去,于是二十二岁时,他开始四处游走、闯荡,结识了汤和、常遇春、徐达等名将。朱元璋领导着他们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对手。最后推翻了残暴的元朝政权,天下现在已经是朱元璋的了,是明朝的了。

  朱元璋于一三六八年登基,此后他做了许多好事,比如整治贪官、发展经济、打击元朝和其他地方的残余部队、统一全国。他也做了几件错事,比如废除了宰相制度、设立内阁,要求后人善待宗亲,乱杀功臣。一三九八年,朱元璋病逝。

  朱元璋成为皇帝,因为他有过人的眼光和判断力,让他选择同伴及确立人生路线时不会看错;他的果断,让他在危险的情况下能及时决断并果敢的执行;坚持,能让他在僵持时打破僵局;冷静,能让他在纷乱的局面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和解决的办法。这几样优秀品质,让朱元璋从尸骨中爬出来,走向人生的巅峰。

  朱元璋有许多好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他的冷静。我们有时在经历让人感到喜悦和悲伤的事情时,往往就会失去理智,这时,我们应该冷静。考试进步了很多名次,超越了你的目标,觉得满足了,可以不继续努力,那当然是错误的。你应该做的是冷静判断自己这次还有哪一项没有发挥好,然后认真补上那一项的缺陷。并再找一个目标,追赶,超越。还有他的果断。比如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不要犹豫,看准哪个点就写下来,不要让思路跑偏;打乒乓球的时候,要扣杀就不要等待,等待是绝对打不上的。我们做有些事,也没有像朱元璋那样坚持,比如我,吉他很早就学过了,但是因为学习任务越来越重,练琴的时间变短了,心想:那就不练了吧。结果,有些在我之后学吉他的同学们现在都比我弹得好很多。倘若能够坚持下来,从有限的时间里,挤出一点天天练,我想我的吉他应该会弹得很好了。

  朱元璋这三个优点,我们哪怕只能做到其中一点,做任何事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很多,相反,就会小很多。当然是人就不会十全十美,朱元璋也不例外。他很残暴,为了维护皇权,杀了很多人,做皇帝后独断专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在这些方面,我们一定不要学习朱元璋。

  朱元璋,一代帝王,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要像孔子说的那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吸取朱元璋的优点,改掉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我觉得,这就是我读这本书后得到的最大收获。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今天,一大早,妈妈就叫我起床,我问妈妈:“妈妈今天不上学!”妈妈笑道:”我和你爸带你去爬山!”我听见了,便一蹦三尺高。

  首先,我们来到了灵岩山,我望了望眼前的青山,心想:不就是一座青山吗,三下两下就爬完了。

  这不,刚开始爬,我有说有笑的,满不在意。半个小时后,我再也坚持不了了,停了下来,擦着满脸的汗,气喘吁吁地问:“爸爸,还要多久才能到达山顶?”爸爸深呼了几口气说:“大概还有一个半小时吧!”“啊?还有这么久啊!”我开始打退堂鼓了。“不久!无限风光在顶峰,为了美景,加油!”爸爸的话让我想起了最初的决心,我又变了主意,继续坚持着?

  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我登上山顶了,感受着习习而来的风儿,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看着自己所走过的蜿蜿蜒蜒山路,从心底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山下的风光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啊,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俗话说得好:上山容易下山难。我因为兴奋过度没刹住车,只听见“趴”的一声,我“四脚朝天”

  这次登山让我懂得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等等,口红还没涂呢,不能出发!”

  “哎,眉毛还没描呢,等等我!”

  听这声音你一定会猜这是谁吧,她呀,就是我那臭美的老姐。

  老姐很胖,但衣服却总是要挑小一号的,结果衣服不是没穿两次崩坏了,就是回家穿的时候发现太小了又去更换。可老姐却若无其事,照样我行我素。

  那天,我和老姐去逛街。我早已“全副武装”,可老姐却忙前忙后,一会儿描眉毛,一会儿涂口红,忙得不亦乐乎。我坐在一旁不停地问:“好了吗?”“还没呢,就一点点了。”老姐一边应付我,一边化妆。等到我快要睡着的时候,老姐才说准备好了,却仍然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就这样,一个小时过去了。

  虽然已经到了中午,可老姐却毫不知情,一直逛到我快饿扁时,老姐才说:“去吃饭吧,我有点饿了。”我听了,一蹦三尺高,兴高采烈地拉着老姐去吃烧烤。

  可还没等我吃够,老姐就催我:“好了,快点,再来几串打包走。”我一听,心一沉:完了,果然不出我所料。我的脚都走得快骨折了,可老姐却浑然不知,继续精神百倍地闲逛。

  到了晚上,我和老姐拎着大包小包气喘吁吁地回到了家。我一下子躺在床上,舒展开四肢,唉,可怜我的小身板儿啊。老姐却轻飘飘来了句:“今天不够,明天继续。”“哦,天哪!”我绝望地大叫。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老姐又开始打扮了。她一会儿穿这件镂空花连衣裙,一会儿穿那件长袖公主裙,一会儿试这双凉皮鞋,一会儿试那双水晶鞋……

  天亮了,老姐的“全身装修工程”也终于完工了。你瞧,头发被她梳得丝丝不乱,眉毛被她描得好像柳叶儿,脸粉扑扑的,身穿一件宫廷雪纺连衣裙,再配上一双水晶鞋,简直是“仙女下凡”。

  就这样,暑假里我和老姐逛街48天,走了大约100条街,买了大约400样东西。我陪着老姐这么多天,按理说我也应该是满载而归。可绝对让你意想不到的是,我只添了一条牛仔裤,却足足瘦了五斤。

  老姐呀老姐,算小弟求你了,不要再这么臭美了。不然,小弟的命恐怕难保矣。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我家那些事,快乐的、好笑的、伤心的,但不管我家发生什么事,这个家还是幸福的。

  “我的天哪!又抽烟了!”我努力地扇着身旁的烟,扇走一波,又来一波,呛的我面红耳赤。我和妈妈走到老爸的房间,他正大口大口地吸着烟,房间里弥漫着浓浓的烟,门一开,全都跑到客厅去了。我和妈妈决定,让老爸戒烟。

  一大清早,我就跑到药店去买了戒烟茶,把它放在我爸床头茉莉花茶的盒子里,再把茉莉花茶拿走。过了一会,老爸的房间又冒出了滚滚浓烟,我泡了一杯戒烟茶,顶着浓烟把戒烟茶放在他房间的桌上,小声说:“老爸,喝杯茉莉茶吧。”他慢悠悠地走过来,把口中的烟拿掉,大口大口地喝下了戒烟茶,我心里暗爽,这样下去,老爸的烟很快就能戒了!他喝完茶,品了品,问:“这怎么和茉莉花茶味道不一样呀?”“你喝的是上等品,平时的茶是中等品,味当然不一样了。”他点了点头,然后躺床上睡觉了。

  就这样,老爸喝了两个月的戒烟茶,他每次抽烟时都说:“这烟怎么没味了?”我和妈妈击了掌,庆祝老爸戒烟成功。

  我家那些事,怎么样?如果你也想要分享,就拿出来晒晒吧!

  作文点评:

  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的是小作者和妈妈用戒烟茶替换茉莉花茶叶,帮助爸爸戒烟的事情。全文用小作者清楚,爸爸蒙在鼓里的写法。配合这种曲笔写法,文中写到爸爸问这茶为什么和茉莉花茶味道不一样和小作者的巧妙回答,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这也是文章的看点。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家乡是一曲悠扬的清笛,总是让人魂牵梦绕;家乡是一抹皎皎的月光,总是让人心动不已;家乡是一串永恒的记忆,总是让人想起就思念。家乡的那些人,那些事,是曲中最美妙的,是月光中最迷人的,是记忆中最深刻。 一。村头  一大片空地,一条路,两旁是村里的几座二层楼,再往后一棵古老的树,一座座房屋,这就是村头。   村头是无尽的守望。年老的母亲,满头白发站在村头,望着那条唯一通向城市的道路,等待着儿归,想象着儿子归来时,自己内心中的那种喜悦。有时候,奶奶就会坐在村头的电线杆下,和村里的老人在一起聊天。当爸爸开着车回家的时候,那些老人就会笑着说:“哟,是儿子回来了吧。”我可以看到,奶奶那喜悦的样子,仿佛皱纹里都含满了笑意。   村头是和谐的聚会。农闲的时候,一些大人和孩子都会到这里来玩。男的下下棋,打打牌------边玩着,嘴里还不住地说着收成,有时候还会谈到国足,政治呢。女的就会说些唠叨的事情,哪个亲戚家的什么人结婚了,有孩子了,还会说哪个邻村的老头子,一辈子光棍,怪可怜的。   村头是热闹的交易。入夏,村里大片大片的杏、桃都熟了,会从城里来许多大老板来收购。村里人大多4点就起床摘杏摘桃,然后挑着担子,骑着车子到村头去卖。即使脸上汗涔涔的也不在乎,都习惯了。村里人都不容易,会拼命的向上喊价,唯恐白费了一年的光景和血汗。我那些朴实的乡里乡亲,真希望他们可以多赚些钱。

  村头是悲伤的地方。村里人办丧事,总会经过村头,村里的人会站在两旁观望着,大多都是女人和老人。女的抱着或领着孩子就站在那里。些个胆小的孩子躲在大人身后望着一群穿着白色丧服的人,又忍不住探出头张望。我总是不明白有什么好看的呢?她们在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事不关己,仅仅看热闹;还是为死者惋惜。 村头的路洒满了悲欢离合,迎来多少人,送走多少人,谁也不记得了。村头就像是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望着这一切,或喜或悲。 二、吆喝 家乡的吆喝不像旧北京城那样热闹,那样悠扬与清脆。却总是给人亲切。 前几年,暑假住在老家的我,总会看到一个邻村的女孩子来卖豆腐。她骑着自行车,车座后面放这个家什,我叫不出名字来,里面放着豆腐。她的车铃声划破了清晨的安谧,一切都从这一声响里开始了。 她不过十七八岁,短短的头发,声音不是很美妙,有着男人的粗犷嘹亮,但尾音总会带着些女孩子的羞涩与温柔。 她很会做生意,村里人都这么说。早晨,从地里锄草的人在路上碰到她,卖斤豆腐要是忘记了带钱,她总笑着说:“甭找了。没带钱就算了,您下次记着点送过来就行。” 后来,不知怎么了,再也没有见到她。然而,每当村里来卖豆腐的,吆喝着“卖豆腐咯~”总会想起她憨厚的笑容。 “收头发啦~”“有卖破烂的嘛?”“换大米耶”------此刻,声音仿佛在我耳边交织在一起,让我怀念。

  三、放野火 说不清“放野火”是不是家乡的一种习俗,或许是过年的时候“放野火”,对它算不得太熟悉,以至于忘记了它为什么消失了。大概是“森林防火,人人有责”吧。 听老辈人说,“放野火”是驱逐一种叫“年”的怪物,那怪物就怕火。过去,每年都会有人到山上点上一把火,烧得天都火红火红的。 记忆中是深刻的是那一年,约是五六岁的我。站在家门口,望见东山上火光连天,火红的苗子似有吞噬天空的霸气,隐约望见几个身影在火海里跳动着,奔跑着,模糊的听见他们的嘴里吆喝着什么。 这样的景象不止一次在我脑海里浮现。我想,我应该记住,因为再没有机会望见了。 哦------ 家乡的那些人,那些事------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高三话题作文:外婆的那些事儿1500字_高三写人作文精选作文合集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推荐

    无相关信息

用户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关于柒陆作文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9-2029 www.7l6.cn 【关于柒陆作文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8888888号

声明: 柒陆作文网 所有作文和句子来自互联网 ,和网友个人上传,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柒陆作文网

展开

高三话题作文:外婆的那些事儿1500字_高三写人作文精选作文合集

作者:网友整理 人气:

导读:  耳畔总会有长辈们的声音:“那时候我们的条件哪有你们这么好……”这时的我们总会迫不及待的打断他们的话头,说:“今时不同往昔,对待事物的态度自然会不同。”然后换来他们的摇头叹息或无奈的笑容。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听

上一篇:高三话题作文:父亲1000字_高三写人作文精选作文合集

下一篇:1000字高三年级写人作文:我的老师_高三写人作文精选作文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