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陆作文网:专注于分享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作文、作文素材、美文句子等内容!

文章

2023年高考浙江精选优秀满分作文:入书一游,且携身心_高考优秀作文

日期:09-17 作者:网友整理    人气:3973我来评论

导读:  20xx浙江高考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文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之书”,一本是“无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之书&rdquo.....

2023年高考浙江精选优秀满分作文:入书一游,且携身心_高考优秀作文

  20xx浙江高考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文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之书”,一本是“无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

  ①题目自拟。

  ②不得少于800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精选优秀满分作文:

  入书一游,且携身心

  沈从文说:“我读一本小书,也读一本大书。”书籍是智慧的宝库,生命的拓展,但要真正读好书籍,还需要调动我们的生活与心灵,这后两本大书,是前一本的基础和根本。

  任何书籍的来源都是创作者的生活与精神世界,这就决定了“有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之书”是它们的拓展和延伸,因此对“有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之书”的解读就离不开读者的生活经验和心灵,正如木心所说“把自己放进去”。只有以丰沛的经验、精神世界为底蕴,才能使书籍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更进一步说,“有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之书”给予我们的价值,不在于在思维的戈壁上垒起高高的壁垒,或许有些书的内容是抽象的,但它们最终提供的,是对世界对生活对心灵的一种视角。汪曾祺到西南联大求学时,只带了《猎人笔记》和《边城》两本书。这不是说他认为有生活就够了,书少点没关系,而是他借由这两本书为跳板,“领悟到对生活的一种视角”。书籍指向的是生活,是心灵或者二者兼有,书籍最终对这两本大书做到的,是一种反哺。

  所以,正如木心所写“史学使人智慧,哲学使人坚定”生活中,书籍是不可或缺的。诚然经验和精神世界的总和就是生活本身,但这生活终究是一己的,如斯多葛派哲学家说“我们都被禁锢在自己的肉体之中”。只有书籍才能超越这时空的界限,长存于世,而当你迎书籍进入内心,进入生活,你就不再是你本人了,几千年的历史,数百代的智慧都会给你力量,而这种力量是你孑然一身所达不到的。无论是马可奥勒留的奋斗,梭罗的避世抑或是浩劫中某位老音乐家按四分之四拍铡草的不屈,支撑着他们生活心灵完整的,不是别的,正是那些心灵的砖块——书籍。

  “一个人要想明白杰作的价值,就得先向杰作证明自己的价值。”黑塞如是说。而这证明的价值所由来,不外乎来自生活,来自心灵。同样,理解书籍也意味着进一步理解生活,他重读《亲和力》一事即为明证。成人之路上,书籍、生活、心灵位分有三,却为一体,入书一游,不妨且携身心。

  【简评】

  本文别出心裁,对三本书之间关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文末引用黑塞的话作了再一次强调和提升,要读到有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之书的价值,先要向杰作证明自身的价值,作品的价值来自生活和心灵,理解作品也需要自己的生活和心灵,两者的完美统一就是读者和作者之间在生活和心灵上的无缝对接。

=========下一篇精选高考优秀作文拓展推荐=========

20xx浙江高考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文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之书”,一本是“无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

  ①题目自拟。

  ②不得少于800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何以成“人”

  李贽曾说:人人皆可以为圣。而彼特拉克则说: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树我就够了。

  成圣,成人,都可选择。在笔者看来,首先要成“人”。

  何以成“人”?还是作家说得好,读好三本大书,一是“有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之书”,二是“无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之书”,三是“心灵之书”。

  “有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之书”,指万卷文化之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前人留下的灿烂的文明成果,它让人明智、聪慧、深刻、庄重,自然要读。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仅可能地多读,选那些经典的有益地来读,以壮大我们的书本知识。

  但只满足于“有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之书”,无疑是愚蠢的,正如唐僧师徒,竟认为迦叶、阿难给“无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之经”是戏弄他们,却不知“无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之经”是禅宗的精髓所在,比“有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之经”高级。

  读“有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之书”固然重要,然而读“无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之书”更是非同小可。“无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之书”指自然之书、社会之书,人生之书、生活之书,它使人宽容、警醒、执着、友善。“无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之书”要求我们不仅要“眼观”,更要“脚行”。陆游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只有在行万里路中,深思细悟,才能积攒人生的经验、灵感、勇气与力量。

  读“有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之书”主要是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与修养,读“无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之书,则是让我们读懂自然与社会,读懂生活与人生。

  我们不仅要“为学日益”,而且还要“为道日损”,从而达到自然而然的“无为”至境。

  无论是“有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之书”,还是“无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之书”,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心灵之书”更丰富、更深邃,更具有人性的温度和真理的光亮。

  我们要成为身心和谐的全面发展的真正的“人”,大写的“人”,一定要读好“心灵之书”。“心灵之书”要求我们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反省自己、解剖自己,提高自己,关注内心世界,注重精神成长,养成良好的情感、思想、精神和人格。

  处于功利世间,我们难免会染上尘埃,我们将面对各种诱惑,千万不能步祁同伟的后尘。

  如何读好“心灵之书”?一要自知,也就是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努力地发现自己,因为“自知者明”;二是反省,做到“一日三省吾身”,三要深刻解剖自己,向鲁迅学习。他曾说“我时常解剖别人,但更多的是更严厉地解剖我自己。”

  这样做,就是阅读“心灵之书”。

  人要成“人”是一段很长的过程,我们要像释迦牟尼那样读经、苦行、托钵、化缘,最终,在菩提树下仔细阅读“心灵般若”,这样才能成为觉悟之人,成为真正的人,既拥有丰富的书本知识和深刻的思想,又拥有行走自然、社会的人生经验和生活智慧,还拥有美好的人性与崇高的品格,这样就可成为拥有无比的尊严和具有强大的内在力量的真正的完美的“人”。

=========下一篇精选高考优秀作文拓展推荐=========

  高考作文不限文体即要求考生根据所出作文题自由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形式,并且写出的作文要符合所选文体的要求。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20xx年浙江高考的语文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xx高考浙江语文作文篇一

  以前听说过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如其人的说法,说通过一个人的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迹便可大致看出这人的性格品质,后来又听到文如其人的这一说法,即文品大可等同于人品,一个人若书读得多,文章写得好,其做人的标准也会在无形中得以提高。所谓文如其人,大概就是说你心里想的是什么,便会把你所想的东西通过文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表达出来。

  说起文如其人,不免要谈到文风这一问题上,所谓的文风就是文章所体现的思想作风,或者文章写作中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风气以及作者语言运用的综合反映。在我认为,文风分有刚劲有力与绵柔感性两种,书面语说即豪放派与婉约派。豪放派比如辛弃疾,苏轼,婉约派的代表像李煜和李清照等等。如果说文如其人的话,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似乎更具说服力。李煜因国破家亡这一悲惨的人生经历,在后期的词风多以凄楚为主,李清照人到中年丈夫远逝,内心悲苦不已,写出“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他们内心是同样的悲伤难过,所以写出的词便也传达给人这样的忧愁。而豪放派的苏轼,站在江边仰天长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与他仕途坎坷自身又不屈不挠的与世俗奋战的品性不是遥相呼应吗?而这一系列的例子不就是在佐证文如其人这一观点吗?

  既然真的是文如其人,那么,想要写好一篇文章,想要拥有好的文采与为世人折服的文笔,是不是就意味着你的人生经历要出彩呢?不管文风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各有各的可取之处,古往今来都有不同的文人志士欣赏膜拜,只是文风与文品是不同的,文品几乎可以说是关乎一个人的自身发展状况的概述,就像一个人的人品,如果人品不正,那么写出来的文章也一定是遭人唾弃的,不会有人愿意浪费时间去看,相反,那些品性正直的人,它的文章必然能给人以正能量,教给人们积极向上的东西,这样文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才会被人们津津乐道。

  所以说,与其想着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不如先学会怎样做人,一个人立于世界最根本的因素,便是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当你提高了自身的修养与品性,你的文章必然也就为大众欢迎追捧。无论如何,请记住,应该做一个“大写”的人。

20xx高考浙江语文作文篇二

  喜欢一卷诗书在手,或品读“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慵懒与情思,一抹浅淡的远山黛,画出女子的婉丽;或感受太史公笔下暗潮涌动的政权争夺,尔虞我诈,险象环生;或带着一颗心和三毛共赴撒哈拉沙漠,体味异域风情。正如古人所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错的,在文章中确实能感受到作者的性情,或潇洒坦荡,或自由不拘。

  大凡在文学界受人敬仰的,读者都能找到与文章匹配的词语去概括作者的性格,想来这就是我们所能感知的“人品”了吧。他并不是仅从一篇文章中体现,而是渗透在作家一生的写作历程中。初识袁中郎是在《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如此潇然山水的才子,想来也是一位人生的哲学家,他自言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实,这话不但说出了中郎的文学主张,也说出了他的人生态度。在那些赞美自然风光的游记中,每一篇都是他对这种生活本色的探寻,一种行胸臆的格调。他的文章就是他的内心,我们能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人格的真,才会让我们的心产生一种共鸣。

  文学贵在思想的碰撞,金代元好问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我们总认为的在人格与文章之间的等号却在这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文章会成为人心的面具,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也许我们需要用一双聪慧的眼,一颗睿智的心去感知。

  文章是抒发人性的途径,而有时这条道路会被外界因素阻隔,让我们看不真实,文章本身也沦为了工具。郭沫若以一首《天上的街市》成为中国现代诗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当革命的烈火蔓延整个中国大地时,他的诗便成为了配合革命形势的产物,毫无立场的歌颂与批判,是成为“御用文人”的悲哀。也许在郭老的骨子里是崇尚自由的浪漫主义,但他的心被拷上政治的枷锁时,所有艺术的美感就消失殆尽了。曾经歌颂出《女神》这样唯美诗篇的人,湮没在革命的浪潮中,我们只能扼腕叹息了。

  但不管有什么不同的观点,有一样是不能否认的:文显其品动人心。因为他们能将自己的真当作汤底,用生活的阅历作为菜料,以真情实感为辅料,烹饪出一锅令人回味的佳肴。

20xx高考浙江语文作文篇三

  自二战中一台图录机发明,网络遍及全球,虚拟世界一点点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曾以为这些被我们人类所创造的机器只是一个服务于我们的无智的编程,但当谷歌阿尔法狗轻松打败棋王,当在一个被视为人类引以为傲的思维,创新领域被人工智能轻易战胜时,我们不能不正视AI、VR将在未来扮演的角色,当“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甚至虚拟比真实更真时,我们是否还需要费力区别这两者?

  于是便会有人视VR为猛虎洪水,悲观地认为若我们允许虚拟进入、干涉我们的生活,人类便将灭亡,而我认为大可不必如此,虚拟蓬勃发展带来的利处是明显的。VR可以大大降低社会的沟通成本,购物、看病、交流、娱乐的定义都将被改写。想象一下,一些生下来就被认定残废的人们,一些本自以为一生都无法看到光折射下的七彩人间,无法用脚接触泥土的人,在拥有VR后可以再一次认知这个世界。不仅仅是残疾,一些因经济原因无法见识世界的人也可借此开阔视界。虚拟是在帮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世界,甚至我们可以这么说,虚拟使人更加为“人”。

  我从不反对虚拟与生活的结合,但在我们欢喜于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时,我更想提醒,我们不能一味的沉浸于虚拟中,从而被虚拟所奴役。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到:“人终将毁于他所热爱的东西。”一味甚至盲目的赞美虚拟,甚至将虚拟当做全部的人生并以此为平常,人类便将失去他最宝贵的东西——人性及思维创造,若我们完全拥抱这个虚拟构成的新世界,沉迷于虚拟对我们感官上的刺激,我们便会渐渐依赖虚拟,从而成为虚拟的奴隶,甚至走向灭亡。

  我们对虚拟保持距离,是因为我们还在乎真假,也许虚拟可以营造真实,但我们无法欺骗自己的内心。

  事实上,虚拟与真实的靠近,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相似,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考虑一个问题,即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人”这个事终究与我们创造出来的虚拟有什么区别?人究竟区别于其它的地方在哪里?

  我认为,这便是人性,便是人愿超越“人”的思想,如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所言,人之所以为人,便在于人是一个桥梁,人应当被超越,若我们沉迷虚拟,我们便将停滞。我希望,我们应该在VR的帮助下,更好的追求更高的东西,VR为物,应被我所用,也许终有一天我们人类将进化为尼采所预言的“超人”。

  虚拟让我们更加成为人,并借此我们应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人应超越虚拟、真实。

=========下一篇精选高考优秀作文拓展推荐=========

  2023年高考作文浙江卷同题作文:人生精彩要有“读者意识”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不得抄袭、套作。

  高考作文同题作文:人生精彩要有“读者意识”

  列夫・托尔斯泰在创作《复活》时,如何处理小说结尾成了一个棘手问题。依照他自己的设想,男女主人公应是幸福结合,然后双双移居国外。但以他的秘书为代表的一些读者则认为,这个结局处理是回避俄罗斯社会的现状,无法体现男女主人公在精神上的复活。托尔斯泰经过反复思考,采纳了这部分读者的意见。今天我们阅读《复活》这部伟大的作品,在为其结局处理的深刻拍案叫绝时,是否想到,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也就是一部作品,要让人生精彩,我们要有“读者意识”。

  什么是“读者意识”?我以为,就是对人生的社会价值的认同和重视。人活着,崇尚自我,活出自我,诚然不错;但人毕竟生活在社会中,有自我,更要有“大我”,我们并不是单为自己活着,同时也是为亲人,为家庭,为国家,为社会活着。没有“大我”,没有“读者意识”,单为自我的人生,万难称之为精彩!

  人生精彩要有“读者意识”,“读者”能帮助我们匡正错误,廓清认识,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少不了父母的叮咛,师长的扶掖,社会上各色成员的影响,他们就是我们的“读者”。我们心中有“读者意识”,就会尊重他们,思考他们的建议,接受他们的批评。钱学森的父辈痛感旧中国科技不振,勉励子女勇攀科技高峰。家庭、社会的“读者”给了钱学森鞭策。他心中有“读者”,自觉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社会、国家的价值利益统一起来,书写出了人生的精彩。反之,一个人没有“读者意识”,他极容易把个人的价值追求放在至上的位置,无视亲友父兄的教诲,任性自私,一心一意按照一己之私创作人生这部作品。这样的“作品”难于精彩,就如诗人徐志摩的一生,留下多少遗憾,让后人唏嘘!

  人生精彩要有“读者意识”,“读者”是我们人生作品的审读者和评判者,他们能让我们的作品得到普及和推广。人生天地间,如朝露,如芦苇。古人在痛感生命的脆弱时,也深刻明了生命的意义在何处。《左传》有言,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也就是说,我们人生这部作品有三方面内容:德行、功业、著述。谁来审定、评判这部作品的“朽”与“不朽”呢?当然是“读者”――我们的同时代人以及后来者。往圣昔贤中有些“德行”“功业”足以彪炳千秋的,也不忘在其“著述”里写上诸如“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之类的话,把“读者意识”牢牢植根心中。

  人生一世,奄忽天地逆旅。坚守个性,坚持自我,固然可敬,但未必精彩,就如有些作家费尽心血写的作品,虽个性突出,藏诸名山,却无人赏读,终究无补于世。心中有“读者”,舍“小我”而为“大我”,善其身而能兼济天下,由此成就的人生这一部作品必定像托尔斯泰采纳“读者”雅言构建的小说《复活》的结局一样,精彩绝伦,不留遗憾。

  来源:冠华作文

=========下一篇精选高考优秀作文拓展推荐=========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

  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④不得抄袭。

  【范文】

  绿叶对根的情意

  有一种情意,使人心心相印;有一种情意,让人牵肠挂肚;有一种情意,将人紧密联系……这样的情意,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就如千里马被伯乐赏识的那种感恩,就如浮云游子受慈母关切的那种感动,就如雨露对幼苗滋润的那种感激……绿叶对根的情意,跨越一切,深深地,深深地,让人无止境地感慨。

  绿叶对根的情意,是令人感动的奉献。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即使生命凋零,也要化作春泥,用尘泥的挚爱来滋润花儿,使花儿茁壮成长。落红啊,你就如同绿叶对根的情意般,对花儿的爱,那么深沉,那么无私,那么真切,让我不由得叹息。

  绿叶对根的情意,是让人震撼的付出。

  《聊斋志异》中,富家小姐史连城与穷苦书生乔生的故事家喻户晓。他们之间的知己之恋,跨越了生死的界限。连城择婿,出亲自绣的《倦绣图》,征得题咏,乔生献诗:“慵鬟高髻绿婆娑,早向兰窗绣碧荷。刺到鸳鸯魂欲断,暗停针线蹙双蛾。”连城大喜,对乔生有意,私自传父亲之意,赠金以助乔生灯火。乔生感叹连城乃他知己。后来连城重病,乔生为报答知己之爱,亲手割下胸前之肉给心上人治病。“士为知己者死”真可谓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乔生对连城的情意,早已跨越尘世间平淡庸俗的爱,不计名份,不论身份,不管生死,在我看来,唯有这样纯洁的爱才配得起是那绿叶对根的情意。

  绿叶对根的情意,是爱国情思的升华。

  余光中的《乡愁》:……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中彻彻底底地把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迫切心情表达出来,万千海外游子对祖国统一的这种情意就似那绿叶对根的情意般,情真意切,那一缕缕深切的情意,早已是深入人心。怀着这样的情意,我们深信,两岸统一必定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怀着这样的情意,我们期待,两岸统一为期不远……

  轻轻地,微风拂过我的脸颊,悄悄地,绿叶对根的情意,早已在我心中萌芽,深深地,耳边荡漾起熟悉的旋律: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无论我停在那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不要问我,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绿叶对根的情意

  不是每一只蝴蝶在汲取了鲜花的精华后都不曾深情地回眸,不是每一朵浮云在目送了清风的远去后就不再痴情地守望,也不是每一片绿叶在随着流水飘零到远方后就不再将心中对根的爱燃烧!

  因为是根,给予了它们青春的年华,因为是根,补给了它们成长的养分,更因为是根,让它们明白了什么是爱,什么是奉献与真诚!我想,在我们周围,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可以是一片绿叶,而每一个心中充满爱和奉献的人就是一条须根。

  如果说每一孩子是绿叶,那么父母便是根。

  我想没有一个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从孩子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再到成家立业,乃至也为人父母了,都无时无刻牵挂着父母的心。每一位平凡的父母都是最伟大的守护神,他们也许没有太多的钱财供孩子去挥霍攀比,也没有锦衣玉食的生活助长孩子在与同学聊天时嚣张的气焰,他们只有爱――有无微不至的爱,有催人泪下的爱,也有惊天动地的爱!是他们无穷无尽的关爱让孩子享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也是他们一如既往的爱让孩子充实了心灵。就如根,心甘情愿地把叶儿所需的生命物质毫无保留地输送给绿叶,让它们在枝头随风飘舞,享受阳光的抚慰,品味甘霖的滋润!而自己却因此深埋地底,以致永无天日!

  人们常说,落叶归根,可是在我看来,那是否又是一种无奈后的归宿呢?所以我不愿意成为落叶,在霜风凄紧、北雁南飞的时候,无奈地回到根的怀抱中,我宁愿做一片恋家的绿叶,在我生命充满色彩的那刻就可以用自己的努力为你送去实实在在的营养物质!那物质不是逢年过节带回家的一包包的营养品,也不是每年寄回家里一沓厚厚的藏在衣柜底里的人民币,更不是人前背后值得炫耀一时的谈资与虚荣!那实实在在的应该是病床前的嘘寒问暖,应该是头晕眼花时一双可以搀扶着的手,更应该是寂寞无聊时陪着说话唠嗑的嘴,我想他们需要的也许只是一个真实的孩子,就像儿时真真切切抱在怀里的那团粉嘟嘟的肉!

  我是一片恋家的绿叶,亲爱的妈妈,你可以容忍我的没有出息吗?我希望你们不必那么劳累,不要再为了我早出晚归,也不要再为了我节衣缩食;我希望我可以承担起家里的农活,用自己的汗水培育田里的庄稼,用自己的努力种植地上的蔬菜;我更希望不仅仅是中秋佳节,每天晚上都可以围坐在一起畅怀大笑,享受天伦之乐!

  我是一片恋家的绿叶,敬爱的爸爸,你可以原谅我的胸无大志吗?我不想锦衣玉食的生活,也不愿意为了所谓的城里人的生活而在尔虞我诈之间小心翼翼地行进,甚至我也不再渴望哪里有个桃花源的世界可以畅谈心中的那个平和的世界。我只是希望在你们的白发渐渐被染成霜颜的时候,可以陪伴在你们左右为你们端茶倒水;我只是希望在你们身体慢慢透支的时候,可以扛起家庭的重担,让你们可以放松下身子;我更是希望能够用实践行动解读那句古训“父母在,不远游”的精髓。

  亲爱的爸爸妈妈,如果你们的儿子终究无法为你们带去光耀门楣的荣誉,只想在有生之年好好侍奉你们,那么,你们可以接受这样一片恋家的绿叶吗?

=========下一篇精选高考优秀作文拓展推荐=========

  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是过客。

  处理完奶奶的丧事,爷爷也不再坚守这一方留下了无数记忆的土地,顺从地跟随着我们来到城里。然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我无数次看见了爷爷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恋与无以言表的无奈,最终都化为一滴浑浊的泪水,慢慢地倒流进心底。

  别了,我听见这两个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

  在城里的爷爷,依旧每日早起。这在习惯了夜生活而对早晨阳光不屑一顾的城市,多少显得有一些另类。然而,爷爷并不在乎那些异样的目光,依旧每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旧工作服,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他在楼前被废弃的土地开垦出一片花田,撒下各种奇奇怪怪的种子,每日伺弄,神情严肃地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只有我知道爷爷的孤独。因为我也有着这样孤独。我怀念故乡的老屋。那每日清晨婉转的莺啼,那木制楼梯凄婉的呻吟,那透过碧绿的竹林洒落的细细碎碎的阳光,那让人无法忘怀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泥土气息。

  在这一片钢筋混凝土中,我已无法找到那样淳朴与纯粹的笑脸,我看见爷爷每次想要挥起的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过中无奈的放下,我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

  那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亲戚朋友们借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转,却寻不见爷爷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会大厅,我看见爷爷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动动嘴唇,说:“我想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孩童。

  “好,我们一起回家。”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不管飘到多远,都已被那一方土地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的,这是每一片绿叶无奈而又甜蜜的宿命。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对根的情意打拼,然后在日落之前,牵着手,回家。

=========下一篇精选高考优秀作文拓展推荐=========

  面对浮躁与杂乱的现实,面对社会上发生的矛盾,年轻人要有自己的想法。今年浙江卷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意在呼吁人文精神,强化“以人为本”,引导高中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思考社会矛盾,全面展示自身的综合能力。

  试题表现出命题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从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的形式看,这是典型的探讨两个事物相互关系的试题。写此类题目,关键环节在于以辩证的眼光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那么,“人文素养”与“发展”之间有什么关联呢?材料中有一段话:“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这段话至少提示了以下几点:一、提高人文素养是必须的。二、提高人文素养是实现发展的基础,不提高人文素养将不能实现发展。三、这“发展”应该是指可持续发展。四、人文素养与个人的发展有关,个人的发展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发展。五、既然是“素养”的提高,必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天敌是“急功近利”“政绩工程”“gdp崇拜”“出线足球”等等。明确了上面这些信息,对写好本题非常有利。这道作文题的缺陷在于,试题中的一些概念(比如“人文素养”“价值观”“人文精神”等),对部分考生尤其是农村、山区的考生来说太深奥了。不少考生偏题的原因与不理解这些概念有关,比如把“人文素养”简单地等同于言谈举止、知识学历。(唐惠忠)

  

=========下一篇精选高考优秀作文拓展推荐=========

2023年高考浙江精选优秀满分作文:入书一游,且携身心_高考优秀作文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推荐

    无相关信息

用户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关于柒陆作文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9-2029 www.7l6.cn 【关于柒陆作文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8888888号

声明: 柒陆作文网 所有作文和句子来自互联网 ,和网友个人上传,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柒陆作文网

展开

2023年高考浙江精选优秀满分作文:入书一游,且携身心_高考优秀作文

作者:网友整理 人气:

导读:  20xx浙江高考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文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之书”,一本是“无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之书&rdquo

上一篇:2023广东高考精选优秀满分作文:知自然_高考优秀作文

下一篇:历年上海高考精选优秀满分作文精选_高考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