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陆作文网:专注于分享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作文、作文素材、美文句子等内容!

文章

读懂杜甫作文800字_写人作文

日期:09-10 作者:网友整理    人气:4732我来评论

导读:  月儿缓缓地爬上枝头,凄冷的月光洒在花草萎靡的岸边。他黯然神伤。一叶孤舟默默地停在岸边。听着沙鸥悲鸣,独自咀嚼着秋风扫落叶的愁苦。杜甫,一路高歌,一壶苦酒,一曲相思,道尽了他人生的悲欢。我愿作一棵小草伫立在舟旁.....

读懂杜甫作文800字_写人作文

  月儿缓缓地爬上枝头,凄冷的月光洒在花草萎靡的岸边。他黯然神伤。一叶孤舟默默地停在岸边。听着沙鸥悲鸣,独自咀嚼着秋风扫落叶的愁苦。杜甫,一路高歌,一壶苦酒,一曲相思,道尽了他人生的悲欢。我愿作一棵小草伫立在舟旁,品读着他的情思,伴他度过漫漫长夜。

  泰山下,江畔花。晓风残月之时,他只漫步松林,伴着花开花落,披一身露水,同李白“放荡齐赵间”,难掩他年少风流。夕阳西下,薄雾连山,纵情吟出“会当凌绝顶”响彻云霄。江畔花开,蝶舞缤纷,他踏着芬芳,纵笔轻狂,“可爱深红爱浅红”又是那样含情脉脉。读懂杜甫,读懂他在齐鲁大地的裘马清狂,读懂他的凌云之志,读懂他“泥融飞燕”的炽热。

  长安街,车马灯。锦罗碧殿之中,他却不屑名利,伴着天阴雨湿,听一路哭声,恨时事“蹙金孔雀银麒麟”难忍那趋炎附势。佳人锦罗,玄宗沉醉,无奈喊出“萧鼓哀吟泣鬼神”讽荒淫无道。世俗腐朽,民不聊生,他步入民间,下笔沉重“路有冻死骨”又是那样忧苦似海。读懂杜甫,读懂他在京都长安的苦恨忧愁,读懂他的忧国忧民,读懂他心系百姓的情怀。

  叛军起,山河荒。狼烟烽火之中,他又辗转流离,听到灵武继位,毅然前去投奔,满腔是“雄剑四五动”谁料途中陷贼,河山破碎,草木残败,悻悻题写“感时花溅泪”甚艰难苦恨。百里尘昏,“血作陈陶泽中水”,他走过义军尸首,泣泪痛吟“都人回面向北啼”又是如此悲怆惘然。读懂杜甫,读懂他在胡歌苍凉中的艰难忧思,读懂他的亡国怨恨,读懂他梦萦河山的气魄。

  夜苍茫,卧孤舟。“岁云暮矣”之时,他却离开草堂,避开污秽陈腐,带一壶苦酒,乘孤舟“潇湘洞庭白雪中”,怎奈那“天寒网冻”。冷月秋霜,灰天黄叶,恹恹题写“孤雁不饮啄”愁此笔甚悲,心凉如冰,相思缠绵,他独卧船头,乡曲轻奏“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还是那么情思绵绵。读懂杜甫,读懂他漂泊异乡的万里悲愁,读懂他乡思的泪,读懂他黄鹂白鹭的渴望。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漫游诗海,拂去诗史上历史的灰尘。杜甫,我与你心与心地交流,去慢慢读懂你,那壮心未已忧河山,那怜悯疾苦淡名利,那漂泊异乡愁思情……

=========下一篇精选写人作文拓展推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及写作背景,欢迎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⑵,初闻涕泪满衣裳⑶。

  却看妻子愁何在⑷,漫卷诗书喜欲狂⑸。

  白日放歌须纵酒⑹,青春作伴好还乡⑺。

  即从巴峡穿巫峡⑻,便下襄阳向洛阳⑼。

  注释

  ⑴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涕:眼泪。

  ⑷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⑹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⑻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

  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

  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的春光伴着我返回故乡。

  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他听闻消息后,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回到和平、安定的家乡。

=========下一篇精选写人作文拓展推荐=========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赏析,欢迎阅读。

《秋兴八首·其一》原文

  玉露凋伤枫树林1,巫山巫峡气萧森2。

  江间波浪兼天涌3,塞上风云接地阴4。

  丛菊两开他日泪5,孤舟一系故园心6。

  寒衣处处催刀尺7,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八首·其一》翻译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王船山在《唐诗评选·卷四》中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

  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前三首写夔州秋景,感慨不得志的平生,第四首为前后过渡之枢纽,后四首写所思之长安,抒发“处江湖远则忧其君”的情愫。声身居巫峡而心系长安就是这组诗的主要内容和线索。

  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格律精工,词彩华茂,沉郁顿挫,悲壮凄凉意境深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最典型地表现了杜律的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章对秋而伤羁旅,是全诗的序曲,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用阴沉萧瑟、动荡不安的景物环境衬托诗人焦虑抑郁、伤国伤时的心情。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长安”的主题。

  起笔开门见山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巫山巫峡”,诗人所在。二句下字密重,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接着用对偶句展开“气萧森”的悲壮景象。“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可见整个天地之间风云波浪,极言阴晦萧森之状。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实景;“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当时土蕃入侵,边关吃紧,处处是阴暗的战云,虚实兼之。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

  颈联由继续描写景物转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与上二句交叉承接,“丛菊”承“塞上”句,“孤舟”承“江间”句。“他日”即往日,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此日在夔州,均对丛菊,故云“两开”,“丛菊两开他日泪”,表明去年对丛菊掉泪,今年又对丛菊掉泪;两开而字,实乃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羁留夔州心情的凄伤。“故园心”,实即思念长安之心。“系”字亦双关词语: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长安,系于故园。从云安到夔州苦苦挣扎了两年,孤舟不发,见丛菊再开,不禁再度流泪,心总牵挂着故园。诗人《客社》一诗亦云:“南菊再逢人病卧”,《九日》又云:“系舟身万里”,均可参读。此处写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身在夔州,心系故园,为下七首张目。

  尾联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西风凛冽,傍晚时分天气更是萧瑟寒冷,意味冬日即将来临,人们在加紧赶制寒衣,白帝城高高的城楼上,晚风中传来急促的砧声。白帝城在东,夔州府在西,诗人身在夔州,听到白帝城传来的砧杵之声。砧杵声是妇女制裁棉衣时,槌捣衣服的声音。砧即捣衣之石。此诗末二句,关合全诗,回到景物,时序由白天推到日暮,客子羁旅之情更见艰难,故能结上生下,下面接着写夔州孤城,一气蝉联。钱注杜诗称:“以节则杪秋,以地则高城,以时则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别,末句标举兴会,略有五重,所谓嵯峨萧瑟,真不可言。”

=========下一篇精选写人作文拓展推荐=========

  风来了

  风卸下了一扇窗户就走了

  我并没有感到惊讶

  风有理由带走它想要的

  就像风捎走了杜甫屋顶上的茅草

  而杜甫依旧坐在破箱子上写诗

  风又来了

  风这一次来得迅猛

  就像风一下子陷进了杜甫的茅屋里

  风把屋子摇来晃去

  只有灰尘和羽毛从房梁上掉下来

  就像风把杜甫的口袋翻来翻去

  只掏出来大把大把陈年的月光

  风在墙角找到了我

  就像风在被窝里找到了杜甫

  然而风并不想带走我

  就像风并不想带走杜甫

  或许风知道带走我

  搁哪都不合适

  就像风也知道带走杜甫

  他在哪都会拍桌子摔板凳

  风轻轻的关上屋门就走了

  就像风吹灭了杜甫的半支蜡烛之后走的

=========下一篇精选写人作文拓展推荐=========

  读诗如见人,可我更想见到真人,来一场约会,看看气诗人,是否名不虚传。

  坐在桌前,思绪渐渐紊乱,我的意识开始变得模糊,恍惚间听到有人在唤“姑娘”。我逐渐睁开了眼睛。只见山树翠蔓,空谷流响,我站在宏伟壮观的五岳之首——泰山上。思绪正被着雄伟的泰山深深吸引。只闻“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寻着声音望去,只见一头乌黑的长发,在风中飘絮,却怎么也现不出凌乱。两眼散发着光芒,俯瞰着五岳之首,彰显出年轻的气盛。这正在赞诗的不是杜甫还能是谁呢?我走了过去,看着山下被沉雾遮住的山峰,不禁赞叹道:“果真是一览众山小啊!”杜甫像是听到了我的声音,那乌黑而又坚定的眼神望向了我,转身离开了这里。我拿起行李,快步跟上了他……

  “您家庭环境优越,7岁就会读四书五经,写诗更是不在话下,本可以在家乡当个教书先生,为什么偏偏要来到京城,为朝廷奉献呢?您看看您现在,在朝廷被那些奸臣诬陷,皇上不重用您,到现在只能在这江湖漂泊,乃刀就不感到后悔吗?”我忍不住问他。他转头看向了我,那坚定的眼神染上了些许愠怒,颇有责怪的看着我,没有说话。我意识到自己言语的过分,低下了头,不在说话,可我心里实在为先生抱不平。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一转眼十年过去了

  我和先生再一次的来到了京城,我搀扶着先生,他那双腿因为寒冬烙下了病根,已不能平稳地走路,那头乌黑的长发,也染上了岁月的白暂,面色也变得苍老,可依旧壮志山云。我们走向前,只见四周荒无人烟,街道像是港刚经历了战争,不成样子。我感到手中有股强大的力量,只见先生挣开了我,瘫倒在地,深吸了一口气,哀叹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看着先生忧伤志碎的神情,我不仅为他感到忧伤,心中的不满又再次萌发,但转念又变成了无奈……

  我和先生的旅行还在继续,我问先生,这一生可曾后悔过,先生背对着我,望着破碎的山河,仰天长笑,那笑声带着嘲讽,然我不禁感到心寒;些许我从先生的眼中看到了清澈的泪光,但那泪光很倔强,一直呆在先生的眼眶里从未流下…先生渐渐走远,我的脑海还一直等留在刚刚的画面…

  人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坎坷的岁月,悲情一生的见证,或许生活的苦难我们无处可躲,单身怀志向努力去做就无愧结果。

  眼前又顿时一黑,脑海中还停留在先生那双泪眼。梦醒了,但我和杜甫的约会从未结束……

=========下一篇精选写人作文拓展推荐=========

  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旅夜书怀》约为途中所作。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旅夜书怀》原文

  细草微风岸⑴,危樯独夜舟⑵。

  星垂平野阔⑶,月涌大江流⑷。

  名岂文章著⑸,官应老病休⑹。

  飘飘何所似⑺,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旅夜书怀》赏析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这正是诗人身世际遇的写照。

  大历三年(768年),迟暮之年的诗人终于乘舟出了三峡,来到湖北荆门,心境不免孤寂。 此诗开头四句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唯有在广阔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见出原野的广阔。而大江中有“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动;也只因江水的流动,才能感到“月涌”。“星垂”、“月涌”是以细腻称阔大的手法,首四句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后四句书“怀”:“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说“官应老病休”, 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

=========下一篇精选写人作文拓展推荐=========

  杜甫一生写下一千多首诗,风格时而狂羁豪放,时而沉郁顿挫,对山水也情有独钟。鲁迅评价杜甫是中国人的脊梁。下面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赞美作文,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赞美杜甫的作文篇1

  我本是个爱词远胜于诗的人,但杜甫这个诗人,我是打心底尊敬他的。

  所谓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杜纵使一生潦倒,但不忘国家人民。 大蔽天下寒士 又怎是一隐遁世俗之人、一贪利忘义之人所能为?

  杜本是一个上天降来扭转盛唐转衰的大将,但他和李白力挽狂澜也不济。两个天才生不逢时,才华无法施展实是一憾事。杜少与李同游,练就一身胆色,但入仕后一生潦倒。杜居无定所,能有稳定的生活也是住在茅屋里。夏不挡雨,冬不避风,床头无干处,家人互抱取暖,岂不悲哉。

  杜晚年百病缠身,有肺病,长卿病,耳聋,臂废,间歇性瘫患,等等等等 但也难免奔波往来投奔亲友以活命,最终死在奔波中。

  公元670之后多年中杜的亲朋相继逝世,这给失意的杜是一个莫大的打击,他也失去了别人的支持,断绝了生活来源。

  为了生存,他必须沿江南下到江陵投奔他的一个好友,但这个人并没有伸出援。杜只好继续南下去投奔他的族舅崔健,但当他到了崔健那,崔健又被调上北处,不久就病死了。这时杜一愁莫展,而天又降大雨,江水上涨,杜停在江上,直饿了几天。幸好这时当地县令送酒肉才渡过困境。因为当时安史之乱已过去了,唐玄宗当了太上皇,寻觅当年老臣,杜在其中。当地县令怕杜饿死要怪罪下来,因此送来食物。水落后,杜不在南下,而是希望回到故乡洛阳,但他最终不能。他是北方人,如今久居江上,疾病缠身,死在归途。

  杜虽穷困潦倒,但无时无刻不在忧国忧民,此情足胜天。只是今天,这个经济大爆炸时代,有才之士携家带子奔向国外,置祖国于不顾,实为人所唾弃。

赞美杜甫的作文篇2

  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山崖边,风煽动着他的须发,也牵引着他的思念。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沦陷的悲凉让他触目惊心,满目凄然。老人不由的想起自己年轻时意气风发的豪言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与豪迈,“白鸥浩荡荡,万里谁能训”的宽广与刚强,如今却已荡然无存。国家的衰落让他再也无力“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地慷慨陈词,更无力像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样憧憬未来,等待日后的展翅高翔。他只能伤感,伤感自己的不得志,更伤感这个“四郊无宁静,垂老不得安”的动乱年代。

  也许上天注定这个时代需要一位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晚唐的兵荒马乱虽让他无力回天,但他用诗抒发着自己忧国忧民的心声。他听着兵车的隆隆,战马的嘶鸣,望着“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的情景。他怒不可遏地批判着“黄门飞 革空 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统治者,他锋芒逼人地讽刺着他们的骄纵荒淫,同样,他用一颗博爱的心同情着受压迫受迫害的人民。

  杜甫是爱国的,他早已与国家融为了一体,与国共忧喜,国衰则己愁,国强则己兴!“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惨淡的天气昭示着惨淡的心情。忧愁中,又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开颜”的博大胸襟与崇高理想,打动着每一个人。

  这就是杜甫,一位不计身家的文人,一位心怀天下的志士!当之无愧的诗圣!

赞美杜甫的作文篇3

  你生于盛唐,却唱不出盛唐的繁华;你与李白为友,却不能像他一样挥洒浪漫诗意。你唱出的,是晚唐的衰落和动乱;你挥洒的,是苦难人民的哀叹与泪水。

  杜甫啊,你这衰老无助的巨人!

  你留给后世的永远只是蹒跚的背影,无奈的长谈。你看到了动荡生活下人民的苦难,“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只能无奈“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你同样无奈与自己的处境,“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于是长吁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并直抒心志“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面对衰落的国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你能做的也只是祈愿“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最终,韶华逝去,病魔缠身,妻离子散,你呐喊“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愁上心头,你却不能借酒消愁;国家危机,你却不能为国效力;异居他乡,你却不能被归故乡。“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也只是你梦中的景象,如泡沫一般。

  不过,你也曾有过青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你志存高远,未解前路多少事,欲与天公试比高。“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高歌纵酒,你也有狂放的青春。只是在你奔波流离的漫漫人生路上,这昙花一现的美丽如同流星般,眨眼间逝去。

  杜甫啊,你这悲壮凄凉的巨人!

赞美杜甫的作文篇4

  或许,他并没有诗仙李白的洒脱豪放,也没有陶渊明的悠然自得,他的眼神中似乎只有愁苦,心系祖国,他甚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谈起杜甫,我甚至不愿提起他诗圣的称号,在我眼中,他更是一位心同百姓,思寄祖国的爱国者。

  忧国,是杜甫诗中的灵魂主干,他的所有诗作中,多数都透露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感叹和愁苦。面对日益衰败的唐朝,面对支离破碎的大唐国土,他含泪提笔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昨日祖国繁荣,而今日却破亡了,面对依旧的山河,试想,是否人人都像杜甫一般流下感时泪、怀着恨别心?杜甫就是这样一位爱国的诗人,他因国破而忧,因国盛而乐。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他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他快乐,因收复河南、河北而快乐。他的快乐,不仅仅是自己的,更是属于祖国的。这种纯粹的快乐,只是真心爱国的人才配拥有。生活亦是如此,不需要游遍山水,更不需要荣华利禄,杜甫快乐的根源,只是祖国的繁盛。

  在杜甫生活的时代,是最黑暗的时期。尤其是在安史之乱时,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各地官吏,残暴无情地压迫、剥削百姓。在这水生火热的时候,杜甫毅然选择站出来,用慧笔揭露出一桩桩事件,将同情、理解的思想灌输到每一句诗句中。《三吏》、《三别》正是他思想的表述。《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官吏的冷酷让杜甫愤怒却无奈,自己无能为力,只能愁苦地独与老翁别。他也曾通过仕途改变现状,无奈,官场污浊,导致他屡遭贬谪。最终,他选择回到百姓中去,以笔作枪,抒发他对人民真挚的同情。他亲民,他愿意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似乎他并不是一位诗人,更不是一位本可以升官发财的诗圣。

  今日,又一次翻看杜甫句句沉郁顿挫的诗句,对他的敬仰油然而生。敬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更敬仰他敢于揭露和批判黑暗、腐朽的无畏和正义。

  若说千百年后诗作不一定会流传于世,但杜甫的精神永垂不朽。今,人人居安思危于祖国,还恐祖国不盛乎?

赞美杜甫的作文篇5

  我最欣赏杜甫,不仅因为他的诗,而且因为他的人。

  杜甫早年,喜欢游山玩水,出游吴越。曾感叹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登上山顶,抒发“会当凌绝顶”的豪情壮志。当他想与古代诗人一样考取功名,为国报效的时候却仅仅得了一个河西尉,于是他愤慨道:“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他目睹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辞官省亲,刚进家门,又“入门闻嚎啕,幼子饥已卒”,他空有爱国之心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只是抱负无从施展。

  过了几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也进入了他的中年,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时,他感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逃亡途中,他也曾“暮投石壕村”,目睹了“有吏夜捉人”,但次日告别时却已经是“独与老翁别”,他还看见了“三吏三别”。在“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遇见李龟年,痛诉悲怅愁绪。他在逃亡途中与王维一同被捕,后逃出投奔肃宗,得了一个“左拾遗”。后又因言语不当被贬,于是杜甫弃官而去。即使他的中年命运多舛,他还念念不忘报国。

  到了晚年,他因战乱流离失所,最终在四川安定了下来。在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被叛军占领的失地的时候,他和妻子“漫卷诗书喜欲狂”,在白天纵情喝酒高声歌唱“青春做伴好还乡”。他怀着报国之心,听到官军得胜,才会喜欲狂。在“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I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的时候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感叹。他登高望远,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见长江滚滚来”。见春雨到来,赞叹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州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千古绝句。他访诸葛武侯祠,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对诸葛亮的命运做了评价,同时也写出了报国无门的心情。最后杜甫在一只小船上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纵观杜甫一生,虽然在动乱中度过,但是他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千古佳篇,而且,他还时时怀抱报国之心。即使在安史之乱中,也只身投奔肃宗,这种爱国之心是不可多得的。所以,我欣赏杜甫,一方面是欣赏他的诗句,另一方面是欣赏他的爱国的这份情。

=========下一篇精选写人作文拓展推荐=========

读懂杜甫作文800字_写人作文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推荐

    无相关信息

用户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关于柒陆作文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9-2029 www.7l6.cn 【关于柒陆作文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8888888号

声明: 柒陆作文网 所有作文和句子来自互联网 ,和网友个人上传,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柒陆作文网

展开

读懂杜甫作文800字_写人作文

作者:网友整理 人气:

导读:  月儿缓缓地爬上枝头,凄冷的月光洒在花草萎靡的岸边。他黯然神伤。一叶孤舟默默地停在岸边。听着沙鸥悲鸣,独自咀嚼着秋风扫落叶的愁苦。杜甫,一路高歌,一壶苦酒,一曲相思,道尽了他人生的悲欢。我愿作一棵小草伫立在舟旁

上一篇:与朋友一起走过的日子作文_作文750字_写人作文

下一篇:调整自己作文_作文800字_写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