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陆作文网:专注于分享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作文、作文素材、美文句子等内容!

文章

读柴静《看见》有感800字读后感

日期:09-07 作者:网友整理    人气:5467我来评论

导读:  “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理解的基础是感受。人能感受别人的时候,心就变软了,软不是脆弱,是韧性。”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读柴静《看见》有感800字,欢迎阅读。篇一:读柴静《看.....

读柴静《看见》有感800字读后感

  “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理解的基础是感受。人能感受别人的时候,心就变软了,软不是脆弱,是韧性。”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读柴静《看见》有感800字,欢迎阅读。

篇一:读柴静《看见》有感

  深蓝色的封装,一位极具亲和力的女子和几位老人的合照,中间大大的“看见”两个字,署名是柴静。无意间,在网上看见这本书,思索良久决定了买下它,不为其他,只为那封面上的微笑。本以为本书是一位记者辉煌一生的自捧,但事实往往出乎意料,她在这本书中写下的是她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成长经历。

  从进入央视到陈虻之死,十年看见,我看见的是一位尖锐、激进的少女逐渐磨平棱角,温和圆润,破茧成蝶的成人礼。将近一周,匆匆看完了这本书,它给我最大的震撼与共鸣,不是人,不是事,而是在一次次话语交锋中正与逆的悖论。

  在第二章《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中,走进非典病房内,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病房深处那心若死灰不复温的呢喃,更不是那个护士的失神彷徨,而是危难中柴静奋勇当先的决绝,“我不知道能不能播,但我管不了那么多了,一个声音告诉我,我必须知道。”霎时我的心脏猛地一顿,血液停了一秒。脑海中又回荡起她的话语“我摸着血管,这就是最原始的东西。活着就是活着。在所有的灾难中,这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第三章《双城的创伤》里,“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节目会以无解来结尾,一直到我明白真实的世界即使可能如此。对人的认识有多深,呈现才有多深。……双城连续服毒事件调查到最后,我们发现,最大的谜,其实是孩子的内心世界。”故事最后的无解给我们以一种无能为力,但更多的是真实,柴静是人,不是神。

  第七章里,《山西!山西!》颇有文艺范的开篇层层递进引出了老生常谈的话题,环保——污染!她用近乎于白描的语言,平铺直述讲:“山西省长谁来干,临汾人民说了算”,“当年送我小蝌蚪的小男孩,是国土局的一个科长,服刑一年”平平淡淡的两句话,给予了同为山西人的我一种深深的共鸣。

  《看见》写的不是人,不是事,而是人生。故事所透出的哲理性,思维性、逻辑性和真实性,引发了我们一个又一个深刻的思考。但更多的是对一个个现实悲剧的无奈与无能为力。我想“中国梦”就是想要建立一个美好的乌托邦世界,让这些悲剧不再重演吧,这是国人的梦,也是我的梦。终有一天我要站到足够的高度,为着这业奉献我的热血与生命。这是我的梦也是中国梦!

篇二:《看见》读后感

  在《看见》一书中柴静写了她在十年前当直播主播时的采访每个故事的始末。也是她当直播记者酸甜苦辣的经历,她从自己当记者开始写起: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那个温暖的跳动就是活着;双城创伤;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沉默在尖叫;山西,山西;我只是讨厌屈服;许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会存在;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只求了解和认识而与;新旧之间没有怨讼,唯有真与伪是大敌;事实就是如此;真实自有万钧之力;只听到青绿的细流声;逻辑自泥土中剥离;无能的力量;采访时并邮件的互相探问;不要问我为何如此眷恋;陈虻不死。

  从这些事件中使我懂得做事要真实,要实事求是,评论事情要客观,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和宽容别人。

  用《看见》书里的话来自省: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吗?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永远与真实站在一起。让我们从此刻开始,更多的试着去理解周围的人和事、理解这个世界。

  通过读柴静《看见》一书的点滴感悟:生活中最勇敢的事莫过于,看透了这个世界,却依旧爱着它;有时候,你把什么放下了,不是因为突然舍得了,而是因为,任性够了,成熟多了,也就知道,这一页该翻过去了;一个人良好的自我认知来源于对自己生活和情绪的掌控,来源于乐天知命的智慧和自信从容的内心……让我们在工作、家庭、社会都要担当的压力下,做到内心坚强,少一点抱怨,多一点理解,少一点猜忌,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浮躁,多一谈定,少一烦恼,多一点快乐!因为,一个人快不快乐幸不幸福其实是由自己主宰和内心决定的!正如柴静理解的幸福:即使开着破车只要前行就好!

  胡适说:“给你自由,你不独立,仍是奴隶。”学会独立思考,可以表达看法,但不偏激。能了解事件背后的本质,能包容别人的观点,客观公正的评价。学会反思,在反思中去建立属于我自己的认识事物的坐标系,这也许就是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

篇三:柴静看见读后感

  柴静,央视知名记者、主持人。

  相信如果柴静小姐抛开电视节目的话,大概会是个出色的文字记者。《看见》这本书,人物鲜活,故事真实,感情质朴,细节动人。一本400多页厚实的书,分两次竟可以读完,这也许得益于她的文字写得踏实,没有戾气。

  何为戾气?就是不满、忿忿不平、攻击式的利剑。

  不同于尖锐的政治时事记者,看柴静的文章,不会有太多让你感到不适的地方。客观地来说,读这本书,就像是带你浅浅地经历她在央视工作的十年,十年中她用肉眼所看见的毕生难忘之场景。

  《看见》并不是零零散散的故事或片段,而是一个人所经历的真实的十年。柴静的新闻始于生命,最终也回归生命与人生的思考。20xx年的“非典”让她最直观看到死亡与生命,以及人在死亡面前最真实的态度。如果说一个人没有看过生命如何消亡,他就无法真正理解人或者生命。陈虻是柴静在新闻中的引导者,他的逝去,让三十而立的她再次思考生命与人生。

  书中的这十多个故事,并不是刻意挑选,也不是那些最轰动的节目,而是每一个故事之间都被一种叫做“理解”的东西串联起来。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被其他人影响的过程,而人真正的成长来自于自己的经历,也来自于对经历的理解。看见他人的人生,其实也就是看见自己。

  用柴静同事王开岭的话来说:“做新闻,就是和这个时代的疾病打交道,我们都是时代的患者,采访在很大程度是病友之间的相互探问。”

  用柴静自己的话来说,“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理解的基础是感受。人能感受别人的时候,心就变软了,软不是脆弱,是韧性。”

  400多页的书,也没上几张个人照片,弄几个名人;不写八卦、不扯段子、不摆朋友录;不肯将就成文,篇篇使劲全力,满心满意都在纸上。凭自身的采访经历,事后反思,连缀成篇,看似“小”,实则写的正是那个大大的中国,和中国的人。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上天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着真情。--------题记

  漫步文学的殿堂,遨游于历史长河。段段真情,如数家珍。

  伫立乌江畔,我看见了项羽与虞姬那段绝世真情。是项羽金戈铁马征战四方时,虞姬的无怨相随;是项羽所向披靡时,虞姬的担忧;是项羽四面楚歌时,虞姬的”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那般决绝,长剑一舞,横刀自刎。顿时,壮士掩面项王泣血,乌骓悲鸣。虞姬用生命换取了项羽曾经的意气风发和英雄豪气,他们的真情,亦是项羽逃于乌江畔的自刎。他,自言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亦有着对虞姬割舍不掉的柔情,所以选择了遗恨乌江。这段爱情,千古绝唱。这段真情,感天动地。

  在战国的风云变幻中,我看到了母子间的真情。孟母忧儿学坏,三迁所,择邻处;孟母忧儿玩物丧志,断机杼。这般慈母情,令人感动。

  在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中,我看见了一家人的浓浓亲情,在一九九八年的岁末,钟书先生与世长辞,我看见了杨绛先生”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苦苦煎熬,亦看见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铭心思念,就这般,这三人从此失散。绛先生写下这样的文字”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我一人“,让人潸然泪下。女儿阿圆去世,绛先生白发人送黑发人。那是十月怀胎生下的女儿呀,她的痛,无以言表。她的心上,似被剖开来一个大口子,风不停,一次又一次为她的心添几度伤痛,这一家人的亲情深蕴而又刻骨。

  站在窗前,看远山青黛,美兮;站在院中,看庭前云卷云舒,悦兮;站在高处,檫亮眼睛,看滚滚红尘是是非非,看人间真情。远望,长城不倒,姜女泣之,梁祝双双化蝶飞,丽华刘秀共连理,卓文君挥泪斩情缘,最美妈妈伸双臂,接住坠楼小天使・・・・・・愿在这繁忙世间,我们能放慢脚步,用心去看那人间真情大爱!

  初三:韩鑫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天际下,于滚烫的开水中我闻得一阵卡布其诺的香气。我爱极了咖啡,这又苦又甜滋味的品尝,恍若一段长远的人生旅途。

  故人对我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话语在我轻轻搅拌中传入耳中。

  自出生以来,犹如这一壶白开水,单纯无味,渐渐地,冲泡于这咖啡色的粉末中变得有滋有味,在慢慢地品尝中,我们学习生活。而一路走到今天,我们都不容易。叶芝说,这世上眼泪太多,你不会懂得。这个倔强爱着一个女权主义者,无疾而终的人,像极了我们对未来固执的单恋,在袅袅香气中,我们反思昨天,期待明天。务实的生活,在于一个有价值的人生,要有像咖啡般细细碾碎的每一个颗粒般的经历,在涅磐中灼烧溶解,偶尔细细品尝,然后冷暖自知。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时时刻刻都有比我们意想中伟大得多或者悲哀得多的事情发生,关于爱或者恨。自汶川大地震以来,我的心一直沉浸在低谷。生与死,不过是一瞬间的事,这样的苦痛,有如凹凸有致的碑铭镌刻在生命线上。让你抿着嘴,皱起眉头。这样苦味的咖啡,惟有自知。

  史铁生说,孩子,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

  哭泣与劫后余生的庆幸,交杂着,融于这咖啡中。你看,生命对我们时吝啬的,总是让我们失望,生命却又是慷慨的。总在我们失望后给予我们拯救。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这是个一切事物都有多种媒体争先呈现的时代,对个体来讲永远信息过量的时代。个体的人在这样一种境况下,所有的“看见”,都可能是被动的,匆忙的,看见过后又迅速遗忘的。走到四面八方,看到那么多人用卡片机,用手机不断拍照时,我总是想,人们试图用留下图像的方式抵抗遗忘。某一天,他们打开电子文档,会说:瞧,我去过这个地方;瞧,我和这个人干过些什么。这也相当于说,瞧啊,我也看见过这个世界!

  我也喜欢玩照相机,喜欢通过不同功能的镜头去“看见”。但不是为了保存记忆,而是试图看见与肉眼所见不太相同的事物如何呈现。

  我希望自己的“看见”是经过主动选择。而所有经历过,打量过,思虑过的生活与事物,要很老派地在自己的记忆库中储藏,在自己的情感中发酵。一切经历,打量和思虑的所有意味,要像一头反刍动物一样,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从记忆库中打捞出来细细咀嚼。

  电视里正在播一部纪录片《太阳系的奇迹》。我想,人所具有的主动看见并思量的能力,正是太阳系最大的奇迹。所以,有理由坚持不把“看见”变成消费时代的一种被动行为。

  更进一步说,消费时代的被“看见”还有一个巨大的缺失,那就是缺乏内省。内容提供商提供的“看见”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他们提供材料的同时,也指出意义之所在。于是,个人和个人的思虑被无情淹没。所以,我的“看见”,更多的时候是要看见自己。所谓“反求诸已”,不止具有道德意义,更是观察这个世界与个体关系的一种有效方法。

  看得见自己的人,才有可能看见世界。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夕阳的残辉如同宣纸在天空渲染开来,阳光透过层层薄纱交映在我的脸庞,我融洽到瑰红的美,江南,你可好? ――题记

  很盼望到长假,早已做好充分学习计划的我,打算徜徉在书海里,竭力从书本中汲取到更多的知识。爸爸打乱了我的学习计划,笑着说:“书本里的知识总是不全面的,想必你从书本中已经大致了解江南的魅力了,你不去感受,不会明白!”我终于还是去了。

  我踏上江南的那一刻起,就被她的气质所渲染:江南小镇氤氲着雨后的清爽,湿润了我肺部的空气,使我差点忍不住卧倒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亲身感受江南的美。我停下了脚步,踌躇不前。

  眼前是青砖黑瓷的小屋,不同于书中描述的优雅,古老的建筑风格充斥了浓厚的历史意味,虽然有些破烂,但一瓷一瓦铺设得如此整齐,一房一巷也是鳞次栉比,令人敬佩。

  慢慢的,我被湖光上的闪烁所转移注意。湖面金光闪闪,如同泛着一层镏金,我用双手刨开湖面的金黄,更令我吃惊,数以百计的鱼在湖中游动,在我惊动湖面的瞬间,我甚至能清楚的看到鱼群呈弧状逃窜。湖的清澈,令我流连~

  “快走啊,发什么呆!”爸爸一语惊醒了我,我才愣过来,“好,我们走”。

  江南,还有亭台轩榭的美,我小心翼翼地踩着步入最高处的青石板,生怕自己的疏忽玷污了这块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来到亭子上,小镇的风光一览无遗:我更加感慨于江南房屋的排列,仿佛是古人反复推敲,列出许多设计图后反复琢磨而建造的。这才认识到爸爸的话,书本的知识总是不全面的,纸上的江南确实远不及现实的美好。

  不知不觉,黄昏以一种极其优美的姿态洒下,泛红的天充满了生命,活力,夕阳的余晖使人遐想,橙金的光辉使我温暖。江南小镇,夕阳独美!!!

  月光流云浅弄,湖畔连波光骤。泛红的天悄悄泛紫,青幽的小镇在幽幽的月光下又增加了几分神秘,湖面投射出月亮的剪影,显得格外迷人。

  “别愣了,该回去了”爸爸催促我说。“这么快啊――不如再看会吧!”“那不行,再晚点就打不到车了”,我这才放缓脚步,既不情愿的离开了。

  回忆江南的婀娜多姿,反复品味他的魅力,江南,好久不见,你可好。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外表或许可以决定一个人,但一定改变不了别人对这个人的看法。因而,我们看见的,常常是外表,而不是外表之下的那份美丽。

  周末的繁忙无限冲刷着我对休息二字的渴望,但转念一想,这实在也是没办法的事……正当挣扎于床头任由烦躁侵扰时,我看清了时钟——得溜。

  不顾及吃了,我穿上大衣拿上书包就往外跑,到路口,等一辆肯载我的出租车。

  寒风刮过,伴着一辆又一辆向远处驶去的红的黄的蓝的绿的出租车,心急如焚的我竟有了一丝寒意。

  终于,我看到了一辆红色的出租车,打着方向灯,向这边停靠下来。我看见了一个中年人,叼着烟戴着墨镜,光那副腔调就让我打开了前门,又关上,转身打开后门,坐在后排。似乎看到了写在我脸上的厌恶二字,忙掐掉了烟,丢到了窗外,我本能性地又展露了一次厌恶感,他看没看见,就无从知晓了。“我也有一个像你这么大的儿子,读书可好了。”说完目的地,他竟开始扯自己的儿子,可恨的是,他还好似有意地强调了一下最后五字,直至我的心脏。我便在心里嘀咕:“烦不烦?你家儿子跟我有什么关系?有什么比得?”不过可能见我一直都只在面部做文章,他后来也渐渐闭上了嘴。

  补课的地方是街道里面,倒有点像弄堂的感觉,一般的司机都只停在街口,毕竟里面很窄,车身进出难免会有刮擦,我便说:“就停这儿吧。”转手就开始掏起了钱包。身上四个口袋,包里四个隔层,每一个地方都掏过一遍,但狗血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想到司机那“社会”的样子,我开始由厌恶变成了畏惧。但他大概是看出了我的畏缩的原因,竟对我说:“你是上课去吧?没事,我等你借同学钱下来。”那时候,我看见的仿佛不是一个司机,没时间多想了,我很快地上楼一次,又下楼一次。下楼时远远地望见司机在抽烟,突然注意到我,慌忙地将其掐灭;又意识到自己好像扔在了地上又忙拾起来扔进灭烟处。

  我看见的不再是一个平面,一幅画,而是一段动态,一个多面体,一个真实的人。

  他是一个司机,他的工作不高贵,或者说他们,对,这些人们,我每天都能看见他们,却很少有幸看见细腻的内心,不再只是辛劳,勤奋这些空洞的标签,而是有善良,有宽容,当然有些不懂交涉的人。

  标签越多,离人这个本体就越远,就好像核外电子绕着核运转,电子越多越看不见里面是什么。我们应该要看见的,其实是一个个质朴的个体,和他们的心灵。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美,只是需要看见美的眼睛。

  每天上学的必经之路上都有一个收废品的老头,他总是身着破旧,严寒时就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遇到来卖废品的人也只是操着一口不标准的普通话抬高价格。我一直对他没有好的印象,甚至十分的嫌弃,往往都绕开他前行。

  几天前,我却看到了这样一幕,那个"糟糕"的老头,半坐在他那堆满废品的三轮车上,他的手上捧着一本硬壳的厚厚的书,恍然间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那个老头,哦不,也许该称呼他为老先生,他还是那么的消瘦,他的穿着还是那么的清寒,可是当他的充满皱纹的大手,轻轻托起一页书页,小心翼翼的翻过去的时候,画面竟是如此的和谐。他的背后是车水马龙,鸣笛声扰的人心慌,可就是在这样繁华的城市里最不起眼的小角落,我看到了美。就在不久前,我的印象里他还是个糟老头,可就是在不久后的现在,我看到那雪白的书页,映得那位老先生的眼神中,散发出求知的渴望。以蓝天为底,都市的繁华为景,一位老先生坐在并不怎么舒适的环境下看书的情景,却仿佛一幅画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底。

  是我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不可能会读书,甚至识字都困难,可是我忘了,读书难道不是每个渴望求知的人都会去做的事吗?书籍就是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能在一瞬间把这个人的形象提升到制高点。这么想想我倒是内疚了,连收废品的老先生都能在这样喧闹的环境下沉浸在书籍中,我却把大把的时间荒废,想来也是自愧不如。

  虽然不知那位老先生看得是什么书,那书也许是他赚钱买的,也许是别人不要的,但无论是那种途径,这都是一个老先生对读书的渴望。不要说是学生,连有大把空余时间的上班族都把时间耗费在电子科技上,又怎会想到,在这座城市的一角有如此一幅美丽的画面呢?

  再后来,我便不再走哪条路了,过很久才会经过一次,那位老先生也许是看完了那本硬壳书,换了一本黄棕色的软皮书读吧……

  所以啊,城市里道路上处处皆可为美,只是看你是否有看见美的能力罢了。

=========下一篇精选作文拓展推荐=========

读柴静《看见》有感800字读后感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推荐

    无相关信息

用户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关于柒陆作文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9-2029 www.7l6.cn 【关于柒陆作文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8888888号

声明: 柒陆作文网 所有作文和句子来自互联网 ,和网友个人上传,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柒陆作文网

展开

读柴静《看见》有感800字读后感

作者:网友整理 人气:

导读:  “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理解的基础是感受。人能感受别人的时候,心就变软了,软不是脆弱,是韧性。”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读柴静《看见》有感800字,欢迎阅读。篇一:读柴静《看

上一篇:800字读后感范文选登读后感

下一篇:读《三国演义》有感800字选登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