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陆作文网:专注于分享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作文、作文素材、美文句子等内容!

文章

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范文:提高语文素养有方法_高考优秀作文

日期:09-17 作者:网友整理    人气:2330我来评论

导读:  青海高考作文题目已经公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海的高考优秀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优秀范文】  提高语文素养有方法  学习,最重要的是方法,选对方法可以收益无穷,事半功倍。  材料中所提到的三种方.....

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范文:提高语文素养有方法_高考优秀作文

  青海高考作文题目已经公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海的高考优秀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优秀范文】

  提高语文素养有方法

  学习,最重要的是方法,选对方法可以收益无穷,事半功倍。

  材料中所提到的三种方法都是比较好的方法,无论是社会生活学习,课外大量教学,还是课堂有效学习,都会得到好的效果。

  然而,我觉得,最有效的是课堂有效学习。课堂上的学习,一是能集中精力听,认真思考,加上教师的评讲,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手,脑,心。二是课堂时间是必要时间,充分利用了课堂的四十分钟,掌握了知识点,也就不需要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课外学习和社会实践。

  再者,课堂有效学习是课外学习和实践的基础,如果在课堂上没有认真有效地掌握知识点,课外的延伸是不能顺利进行的。就拿数学来说吧!如果老师讲课的时候,没有认真听,基础知识没有掌握,而课外的大量教学大多是强化训练,没有基础知识,怎么能高效率完成课外学习?社会生活就更不用说了,知识点是不能在生活中出现的,除非你是数学家。

  所以,当课堂有效教学实现后,才能发挥后者的作用。课堂有效教学是其他方法的基础,也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

=========下一篇精选高考优秀作文拓展推荐=========

  20xx年海南高考语文科目考试正式结束,语文科目作文题目也已出炉。今年海南高考的语文作文聚焦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20xx年海南高考语文作文题大意为:谈如何学习语文,1,课上有效的学习,2,课外大量的阅读,3,社会实践活动。从自己的角度分析这三种学习方式,谈如何提高学习语文素养。

=========下一篇精选高考优秀作文拓展推荐=========

  【20xx高考零分作文:没时间提高语文素养】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熬到了高考。当我看到这个作文题目时,竟不知如何下笔才能博得阅卷老师的喜爱。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之前准备的作文是故事类材料作文,没想到高考作文会让我们写这个应该由教育专家来思考的问题。第二,根据作文素材的三个方面来看,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语文教育大部分只有课堂教学,后两者基本没时间去实践,如果本身就不喜欢文学,更不会在课外去接触语文了。那么索性就不去讨好阅卷老师了,不如谈一谈“没时间提高语文素养”这个话题,写一个还算有点价值的高考文章。

  先从我小时候所接受的教育说起吧。在上小学的时候,其实老师最重视的科目是数学,恰好我又不喜欢数学,所以每天做不完数学题就要挨留,而到学习语文的时候,老师的授课也没有使我有兴趣去学习,比如讲新的课文,老师的方法是这样的:读课文、划段落、找生词、总结中心思想、课后背诵。这样的语文可有什么意思呢?这和提高语文素养有关吗?在这种教育程序下,我们只能越来越厌倦学习、厌倦课堂。而我们又不知道什么是好书,当老师在假期为我们推荐种种名著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这些书对我们来说真正有什么帮助。所谓的社会实践,我根本不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除了在学校一整天的学习之外,我们要回家享受短暂的自由生活之后还要完成写不完的作业。所以我有两个疑问:哪里是社会?什么是实践?回到高考作文题目吧,我在心中只想到了一句话:没时间提高语文素养。

  那么我们的时间在哪里呢?百分之八十在学校,而在学校我们只有一两节课能接触到语文,上语文课的时候我们还得划段落、找生词……大概百分之二十在家里,而在家里我们要写作业,记得高中写作业到十二点还没有写完,于是决定放弃,等第二天来学校抄学霸的。如此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就所剩无几了。其实作为一个学渣,因为我们课后学习学校知识的时间比学霸少,所以能掌握一些我们喜欢的东西。记得初中有一次上物理课,学霸同桌竟然会问老师“太阳是星星吗?”这个问题,我想很多同学连生活常识都不知道,哪有时间去提高所谓的语文素养呢?作为学生,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时间,也没有权利去改变我们的时间,我们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去努力掌握一点感情基础都没有的课本知识。

  我认为,真正的语文素养是不能在模式化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真正的语文素养其实是一种文化气质,别人的气质我们能很容易的就学来吗?而一种气质养成的重要因素就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我们并没有时间去注意自己的气质,在小时候也很少有人会告诉我们应该培养这种气质。所以到高考的时候、到我们已经年满十八岁的时候,再来谈怎样提高语文素养,是意义不大的,因为我们自身的气质已经成型,我们在以后要面对升学、工作等众多问题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解决,所以我们在以后很难再提高所谓的语文素养了。

  说了这么多不该说的,起码语文是没戏了,其实不该说的话中有很多是真话,讲真话比编假话、编套话更轻松,更何况是在高考上。以后逢人谈起,我在高考上写了个零分作文,也是能吹一辈子的事情。

  我没时间提高语文素养,这就是我的观点。

  20xx年高考零分作文《安全的活法》

  上回考100分下回考98分的学生被家长责罚,而上回考55分下回考61分的学生则笑开了花,对比鲜明的一组漫画,是中国式教育在许多家庭的刻画,我看到的却是这背后一种“安全的活法”。

  小时候村里有位大爷抽烟不小心烧坏了蚊帐,这可是家里不多值钱的家当,眼见会蚊叮虫咬无处躲藏,老婆子打完纸牌回家肯定会要找自己算老账。这该如何是好呢?大爷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于是躺在床上装死。河东狮吼输完五毛钱回到家中,本来要大发雷霆之怒,一见老头子奄奄一息,诸般不是顿时如烟忘却,于是夫妻相濡以沫家庭相处和谐生活依然幸福。

  湖南湘阴农民诗人危勇所作的一首《咏鸡》诗前不久蹿红网络。“鸡,鸡,鸡,尖嘴对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这一首18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的《咏鸡》斩获了第二届“农民文学奖”并获万元大奖,虽也有网友质疑《咏鸡》山寨了骆宾王的“鹅,鹅,鹅”,而更多的人都在肯定农民的坚持写作。就好比同样是灌输心灵鸡汤,博览《知音》《故事会》的凤姐,已拥有了比《百家讲坛》学者于丹要多得多的粉丝。

  作家王朔有一句名言叫“我是流氓我怕谁”,他深知“站得越高,摔得越惨”的真理,从不把自己置于一个道德的高位上,所以他活得肥头大耳洒脱自如。王朔的好基友冯小刚亦深得其妙,常把“像我这种沽名钓誉的人”挂在嘴边,所以我们也不能对他有太高的要求,这是王朔和冯小刚式的狡黠。

  由此上溯一二三千年,滕王李元婴、“汉初三杰”的萧何、“战国四大名将”的王翦……他们或放浪形骸或自毁名节,只为寻求一种“安全的活法”。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琅琊榜》中病病殃殃的梅长苏,让政敌们松懈了防备之心,为他的复仇计划消弭了不少阻力。

  网友说,世界上有三种人。一种是傻逼的人,一种是装逼的人,一种是牛逼的人。傻逼的人拼命在装逼,装逼的人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牛逼,牛逼的人把自己当傻逼。所以当傻逼的人透支身体在买房买车,装逼的人开着跑车或是哈雷风驰电掣招摇过市,牛逼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却一个人拖着简单的行李箱在首都机场平静的等待着出租车。人生每次都想考100分总是有点累,有点难,55分却可以攻守一体,进退裕如,这是生命中安全的活法。

  每次在恋爱时,总有女生含情脉脉羞答答的问:你是好人,还是坏人啊?我每每笑而不语。我的答案,你们懂的。

=========下一篇精选高考优秀作文拓展推荐=========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小编收集了如何提高语文素养作文,欢迎阅读。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与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教学、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范文:

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使语文教学在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满足国家现代化生产的基本要求,与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对《语文教学大纲》的历史性超越。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作为最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兴趣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于漪老师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学习的兴趣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功,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标,以行动求得满足。需要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如果学生能意识到语文学习的迫切性、必要性,对语文学习就会越感兴趣,就会越积极地投入学习。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主要依靠老师去培养。在教学中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收到良好效果的基础。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树立多学意识 从学生接触语文学科开始,语文教师就有义务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任务。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有许多有趣的事物,把语文学好,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自身修养,因此我们都应该用心学语文,力争多学。

  2.激发多读意趣 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阅读是一种技能,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过程。而词汇是语言表达意义的主要单位,在语言学习中有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词汇,就不能传达任何东西。当然在阅读过程中,词汇对获取语言信息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但可以通过阅读有趣的外文小说或感兴趣的专题轻松地扩大词汇量,还可以通过大量阅读锻炼从不同的角度思维的能力。大量的阅读还可以丰富我们的大脑,增长知识与见识,提高自身修养。由此可见,大量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该在小学阶段就着手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趣。 高尔基说:“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这一点也体现在教育中。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阅读教学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课内阅读,一是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指在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在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学期,我们借助省“四项配套工程”的春风,安排学生走进学校图书室借阅当下最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能阅读到新配的图书,他们欣喜若狂。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我们可以领悟人家的经验,从写作中,我们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感情。从读学写,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象。只有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得实,学生说话、写话才会感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不怵不惧,没有心理障碍、乐学、自觉自愿地学,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课外阅读作为阅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在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给学生合理的指导,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外阅读资源,才能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服务。

  3.提高多写兴味 多写并不是写的作文篇幅长,而是注重用笔写下日常语文学习中的一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一句。从学生开始识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写词开始,就要求他们有意注意一些好词好句好段,主动摘抄并背诵积累。 除了积累别人的以外,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写语文”的习惯。我在教一年级的学生时,鼓励他们用对比和联系的学习方法识记生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在一年级的下学期,借着识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教学,我开始着力培养学生整理形近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和同音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的能力,要求他们在课外预习时整理出来并组词写在每一课的生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表旁边,每次上课我安排三五分钟反馈他们整理的情况,给予整理较好较多的同学鼓励,久而久之,他们开始喜欢这样的语文活动,并逐渐养成了习惯。到了二年级,他们学会了查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典,我又鼓励学生在预习时给“生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开花”(扩词),也整理在生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表的旁边。每次的第一课时教学生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时,我把它当作游戏安排在生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教学后,语文课增加这一环节,学生们非常喜欢,积极性特别高,每次的汇报他们都是争先恐后,惟恐自己不能把自己课前查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典而获知的新词第一时间公布出来。养成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两年的时间,现在随便翻开任何一个孩子的语文课本,你都会看到每一课生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表旁边都有他们用心整理的形近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组词,也有给每一个生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扩的三到五个词。升入三年级后,我在他们的预习任务中又加了一项:尝试在预习完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词之后,在课文的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里行间寻找最耐人寻味和最优美的句子,画下来并在句子旁写下自己的感受,哪怕只有一个“好! ”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也行。 三年来,看着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日益浓厚,听着他们动情的朗诵,关注他们学习语文能力的成长,我不禁觉得,平时的多写,不但积累了他们的词汇,增加了词汇量,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语感。坚持多写在他们的语文学习中留下了痕迹,也为他们以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学以致用,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语文学习好坏的最好见证。

=========下一篇精选高考优秀作文拓展推荐=========

  提高语文素养应该怎么做,看看下面的范文吧,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范文:提高语文素养作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学素养是每个人的精神体现。随着时间的流逝,语文素养却有了高低之分。那么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怎样去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课外文学知识的汲取。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书对于语文素养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有了书籍,才能有无数次与文人交流的机会。正如周国平曾说:读书就是与伟人进行精神的交流。这样的交流,无疑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必须法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眼里,书籍便是高于黄金的东西。提高语文素养,就是要走进文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去感受一本书里最细腻的感情,最深刻的思想。将自己融于书中人物,体味百态。通过对文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的领悟,来提高自己所思所想的东西。

  其次,课堂上的专注听讲,独立思考,自我感悟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师的循循善诱与生动教导,也为我们的语文素养创造了很大的提升机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在《师说》中如是说到。老师的教导,无疑为我们在面对语文时开创了思路与灵感,也为我们的答题与写作提供方法和模式。我们要做的,就是自我感悟文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独立思考想法,提高自己内在的文学素养。

  最后,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也是所需的。我们处在信息化的社会里,信息的瞬息万变带来的难免有文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的错误。我们要善于感知信息,要对信息中的文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给出自己的见解。要懂得趋利避害,感受好的文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得到文学素养的好的提升。切勿去选择错误的文学与信息。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读好书,好读书”是其一。“掌握知识,活学活用”也是关键。

  语文素养的提高正如屈原所说“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一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吧。

  范文:提高语文素养作文

  我们天天叫孩子们写作文,我们在台上讲的头头是道,可是我们的作文水平会怎么样呢?我们都在努力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语文素质,可是教师本身如何提高其作文水平和语文素质呢?这个问题我们做教师的好像没有想过吧。

  我小时候的一位教师,语文水平特棒,写过不少的诗和小说。我们都很佩服他,所以学习语文的兴趣特浓。记得他在当时的《安徽青年报》上发表了好多的文章。我们都爱读,上作文课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在他的影响下,我们爱上了写作,水平不断提高,有好多的同学在报刊上发表过习作。要知道在当时是了不起的.。他特爱读书,常和我们一起选择健康的书读。他说读书是提高语文,特别是作文水平的一个好方法。在他的感召下,我们好多人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我当教师时也学习他,爱写,学生都爱听我写的童话。写童话的过程沟通了与学生的关系,也锻炼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写,在报社的那几年,我写的更多了。好多孩子受到我的影响也爱上了作文。他们一篇篇稚嫩的作品常见诸报刊。这办法很好,充分利用学生的向师性,不但事半功倍而且有利于自身修养的提高。现在提倡的新理念不是要终身学习吗?我们也应该学会终身学习,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对于语文教师要不要提高自身的作文水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看法:

  一位同事用他的经历提出不同的观点,说,他爱上写作是在初中二年级时,那时的语文课分为基础课和作文课,分别由不同的老师担任,这样就让大家感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和作文是两回事,不爱上枯燥的基础课,但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作文课,因为在作文课上可以畅所欲言,还可以显示自己的“大作”,但说实话,作文老师水平并不高。不过他很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办一些小报、开诗歌原创朗诵会等,就这样同学们都不同程度的爱上了写作。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另一位同事说,他上中学时,特爱写作文。原因很简单:每一次他的作文都会被作为范文读给全班同学听,有时还会在门口的展示板上停留一段时间。这大大激发了他的作文兴趣。为了写好作文,他迷上了看书,以搜集更多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在写作文时用上他们,努力让作文成为范文。他特别感谢他的老师。是她让他爱上了读书。

  一位教师说:“哎呀!我们的作文水平也不高呀!虽然我们还指导学生写作文。惭愧!惭愧!惭愧!”能感到惭愧是可贵的。现在有好多的教师自己写不出几个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儿来,可是天天生搬硬照着书本上的法儿逼孩子们写他们不愿写的文。可是、他们却不感到惭愧。甚至在职称论文、经验总结上东抄西摘,这是悲哀啊。最近,有不少地方出现了一个怪现象:老师们都在找门路发表论文,因为职评开始了,好多地方报纸原来一周一期的教育版,一下子变成了一天一期了。细看这些论文,有的几乎是全抄,这样的论文如若在职评中起作用,那么势必在教师聘任工作造成许多不公。现在的教育怎么好啊?学术腐败已在这块圣洁的土地上蔓延了,令人痛心啊。

  说这些,并不是贬低教师,这是站在对中国教育发展有利的方面发表我的看法的,不针对哪一个人,只是就事论事。小学语文课本的编辑同志们在语文教学上肯定是有权威的。但是他们在写作创作上有没有一定的成就呢?我想应该是有的,写作教学和写作总是有必然的联系的。语文教师不擅长语文(写作),这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说白了,语文教师不会写是很正常的,因为考试的方式不正常,才使不正常的事成了正常。语文教师会写、善写应该是份内之事,如同美术教师画画,音乐教师唱歌。然而,美术教师要画画给学生看,音乐教师要领唱给学生听,语文教师却可以不写给学生看。于是,不会写文章的人大可以去做一个说不定蛮称职的语文教师。 我认为,语文教师不仅要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能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还应该能写各种文体的文章。凡是要求学生写的文章体裁、文学样式,教师都应该先写。这样才能言传身教啊。现在不是提倡反思吗?语文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能力进行反思。

  然而,教师写作文这可能不是广大教师都喜欢的话题。教师总是会这样认为“我们教师只是负责教,不负责写”加上现在大多中小学校长对此不是十分重视,忙碌于创收了,搞好人际关系了等等,真正的学校文化还没有被重视,导致对教师写作文的一种冷淡和信心的丧失。同时老师们现在的眼睛是雪亮的,能坚信教育理想的教师可能是越来越少了。他们也可能会十分注重自己的生存,他们也可能会随波逐流,他们也可能有一种惰性,他们也可能是因为工作量大、教育这些未成年人烦事多多等因素而无暇顾及到自己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总之,教师不会写,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不一定是教师的过错,但值得引越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视。

=========下一篇精选高考优秀作文拓展推荐=========

1、牛角挂书

  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

  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2、负薪读书

  形容勤学的典故。

  出自《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3、带经而锄

  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

  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

  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

4、挟策读书

  比喻勤奋读书的典故。

  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策,写书的竹简。博寒,古代的一种游戏。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5、高凤流麦

  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的典故。

  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

6、温舒编蒲

  形容勤学的典故。

  事出《汉书·贾枚邹路传》:“路温舒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

  晋时的王育也在牧羊时折蒲学书,最后博通经史。

  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编蒲”、“截蒲”、“削蒲”、“题蒲”、“编简”等。

7、凿壁偷光

  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

  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8、映月读书

  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

  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

  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9、囊萤映雪

  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10、悬梁刺股

  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

  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

  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11、韦编三绝

  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

  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

  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

12、下帷读书

  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

  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仲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13、三余读书

  形容抓紧时间学习的典故。

  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14、焚膏继晷

  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

  语出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成语“提要钩玄”出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点上灯来继续白天的学习),恒兀兀以穷年(长年累月都这样坚持)。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15、十年窗下

  形容长期闭门苦读的典故。

  语出金元间刘祁《归潜志》:“南渡后疆土狭隘,止河南、陕西,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人仕或守十余载,号重复累,往往归耕或教小学养生。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

  后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载”、“寒窗之下”、“十载寒窗”、“灯窗十载”等词语来形容长期清贫自守,闭门苦读。

16、学富五车

  形容书多或学识丰富的典故。

  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惠施多方(方术),其书五车,其道舛驳(他的学说多差错而杂乱),其言也不中(正当)。”

  后人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施车”等来表示书多;

  用“学五车”、“学富五车”等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17、三十乘书

  形容藏书丰富或学识渊博的典故。

  语出《晋书·张华传》:“(张华)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

  受此典影响,后人论书之丰富,也每以“三十”为数,不一定必是“乘”或“车”。如果形容书少,则用“无乘书”。

18、枕中秘宝

  形容不愿示人的珍贵图书。

  典出《汉书·楚元王传》所附“刘向”条:“上(汉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

  后人于是以“鸿宝”、“秘宝”、“秘枕书”、“枕函书”、“秘之枕中”、“枕中之秘”、“枕中秘书”等来指道术书或珍贵而不愿示人的图书。

19、开卷有益

  勉励人读书的典故。

  典出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指《太平御览》,该书原名《太平编类》,因宋太宗曾经通读而改名)三卷,因事有阙,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陶渊明也有“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的句子。后人也有写成“展卷有益”的。

20、读书种子

  比喻世世代代的读书人象种子一样播撒开去,衍生不息。

  语出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裴度常训其子云:‘凡吾辈但可令文种无绝,然期间有成功能致身万乘之相,则天也。’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云:‘四民皆坐世业,士大夫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似祖(效法)裴语,特(只不过)易文种为书种耳。”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书种”、“读书种”。

21、束之高阁

  比喻将收卷充置不用的典故。

  典出《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刘(yì)、殷浩诸人盛名冠世,(庾)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等到)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

  此典本不指书,但后来人们往往以此典来表示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或不再用。其形式有“束高阁”、“束阁”、“束置高阁”。

22、三坟五典

  指称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典故。

  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左史,官职名,倚相,人名)趋过(快步走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好好对待他)。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后人便以“三坟五典”、“典坟”、“坟典”、“坟籍”、“丘坟”等词来泛指古代文化典籍。

  23、寻章摘句

  形容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

  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24、断章取义

  常指随意摘取诗文中的一部分为己用而不管作者的愿意如何。

  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春秋时各诸侯国进行外交活动时,使节们往往以赋《诗》为表达己方意愿的手段。然赋诗者与听诗者可以对诗的文句有自己的理解,而不必管诗的本义。

  此典的形式常有:“断章取义”、“断章取谊(古谊同义)”、“断章载句”。现今还用,不过已转为贬义之辞。

  25、梦笔生花

  比喻文人文思大进,文笔优美俊逸。

  典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因此,后人多以“梦花”、“梦生花”、“彩笔生花”、“笔花入梦”、“花从笔生”等比喻文思大进。

  26、文不加点

  形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加任何修改。

  语出张衡《文士传》(唐徐坚等编《初学记》引):“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坐,文不加点。”

  此典的主要形式有:“文不加点”、“不加点”、“万言不加点”、“不加点窜”等。

  27、著述等身

  形容读书或著述很多的典故。

  典出《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中幼父名)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后人遂用“等身书”形容读书很多,只是后来是说将书册摞起来有身子高,与典源中所指有所不同。也可以用来形容著述极富,多作“著述等身”、“等身著作”。

  28、一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千金

  形容诗文作品精心创作、极有价值的典故。

  事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者予千金。”

  此典的主要形式有:“一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千金”、“千金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金悬秦市”、“悬金”等。

  29、洛阳纸贵

  形容著作风行一时,人人争相传抄的典故。

  典出《晋书·左思传》:“及赋成,时人未之重。……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拜访)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世说新语·文学》也有:“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与《二京赋》鼎足而三,与《三都赋》并列而四)。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

  30、藏之名山

  形容作品很有价值因而非常值得珍视的典故。

  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此典的主要形式有“藏之名山”、“藏诸名山”、“藏版名山”、“名山藏”、“藏名岳”、“藏述著”等。

=========下一篇精选高考优秀作文拓展推荐=========

  语文小天地,生活大舞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提高语文素养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优秀作文】

  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如何提升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文题材料给出了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似乎千真万确、无可厚非,但仔细考究、认真体味,我倒觉得能够真正“提升”语文素养、或者说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还在于社会生活实践。

  课堂的有效教学,无疑是我们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或是读文识字 600字 900字 1000字、记忆词汇,或是研究语法、学习修辞,或是诵读诗词、探究美文,或是依从范文,进行“照葫芦画瓢”式的习作练笔……不过,这些只能是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虽必须却只是基础。不是么,校园里朗朗读书,是可以见证着我们对语文知识的渴求、对掌握语言技巧的企盼;写写日记、学学演讲,也能够体现我们试图把口头语言,提升为书面所做出的努力。然而,课本知识终究是有限的,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毕竟是重在知识积累,打造基础设施,仅仅是“登堂”而已,离“入室”还远着呢!要真正培养语文功力,加大智慧内存,就不能不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的小舞台,投身生活的“大天地”,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践,才真正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只有在哪里,语文素养才能得以根本的提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话不假,多读书是可以知道天下事。读书是种捷径,不用亲历,就能轻易地得到前人的经验,让我们迅速地获得知识、了解社会、适应生活。但课外阅读还仅仅是对阅历的丰富、视野的拓展,毕竟还属于学习、积累、模仿体验的间接阶段;须知:别人嚼过的馒,不会有自己的味道;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来尝一尝。只有投身到火热的生活当中,去感受、去体验、去磨炼,才能达到所追求的境界。否则,就永远只能停留于别人和前人的水平,又怎能有所突破、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提升语文素养,最关键的途径还是投身于社会生活。

  语文小天地,生活大舞台。语文的范畴就是生活的范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素养来自生活的累积,生活永远是语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要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爱生活,我们的语文水平才不至于贫乏、干瘪;爱生活,我们的表达和创造欲望才更强烈、多维;爱生活,我们也才会真正体味到语文素养带给我们的种种精彩。

=========下一篇精选高考优秀作文拓展推荐=========

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范文:提高语文素养有方法_高考优秀作文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推荐

    无相关信息

用户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关于柒陆作文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9-2029 www.7l6.cn 【关于柒陆作文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8888888号

声明: 柒陆作文网 所有作文和句子来自互联网 ,和网友个人上传,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柒陆作文网

展开

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范文:提高语文素养有方法_高考优秀作文

作者:网友整理 人气:

导读:  青海高考作文题目已经公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海的高考优秀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优秀范文】  提高语文素养有方法  学习,最重要的是方法,选对方法可以收益无穷,事半功倍。  材料中所提到的三种方

上一篇:山东省高考精选优秀满分作文:风景自在人心_高考优秀作文

下一篇:历年全国卷高考精选优秀满分作文-因为亲近,所以美好_高考优秀作文